宜春:中國最愛臉面的城市
- 在線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聞熱線:8222000 投稿QQ:449315
- 時間:2010-12-21 9:47:40 來源: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11月22日,54歲的江西省宜春市農民鄒生懷與同村三村民因被人舉報“涉嫌盜竊國家保護樹種”被逮捕。次日轉入宜春袁州區源仙臺看守所。
12月11日,在上海工作的鄒富華和哥哥接到了父親死訊,稱鄒生懷當天早上在看守所因病搶救無效死亡。
“父親死亡之后是不是要給我們死亡證明?”加重了鄒富華疑問的還有父親遺體上的莫名傷痕:“兩眼紅腫突出,右眼都沒閉上,臉上還有一個拇指大小的腫塊,左耳嚴重淤青,腰上也有淤青,雙手緊緊攥著,表情痛苦不堪。”
12月12日,鄒生懷死后第二天,鄒富華的朋友在天涯社區發帖替鄒富華尋求公眾支持,卻不想被當地領導要求刪帖。“他們說我是宜春人,不要破壞宜春市的形象,要求我刪除帖子,否則以后我們的事他們就不管了。”
按照鄒富華提供的聯系方式,記者試圖與宜春市袁州區檢察院常務副檢察長李劍鋒取得聯系,但被告知已轉入“來電提醒”。 據《山東商報》
■ 社論
據報道,江西宜春農民鄒生懷在看守所離奇死亡事件日前有了新的進展,原定八家單位的聯合尸檢推遲,調查組允許第三方機構介入尸檢。12月18日,宜春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萬秀奇在與死者家屬見面時,起身鞠躬致歉,表示此事出在公安系統,心里非常難過,不管鄒生懷是死于毆打還是疾病,公安系統對此都負有責任。
僅僅作一次“負有責任”的表態也許算不了什么,農民鄒生懷身體上的明顯傷痕將如何解釋,其真實死因究竟為何,在看守所的那些日子里到底發生了什么,這些都要等真實的尸檢結果出來,方才有可能進一步明朗。不過,與此前當地官員要求家屬刪帖以“維護家鄉形象”的做法相比,這一次,宜春副市長肯鞠躬致歉,并主動承擔責任,應該說是進步,也是地方官員對維護城市形象的履責之舉。
在對城市形象的理解上,當地官員和死者家屬分歧巨大。農民鄒生懷在看守所離奇死亡,家屬之所以發帖求助,是因為無法得到一個合理解釋,在家屬看來,保障公民權利不受無端侵害才是一個城市的形象。然而,當地一些官員卻認為,發帖就是家丑外揚,“宜春人不要破壞宜春市的形象”。也就是說,在宜春的一些官員眼里,民眾的隱忍、順從,甚至協助官方遮掩真相才是顧全大局、樹立形象。
盤點起來,即將過去的這一年,宜春這個美麗的城市不能說不重視城市形象。此前,當地官網“一個叫春的城市”的旅游宣傳語一度風靡全國,成了坊間一大談資;緊接著,又出現了“感動中國”候選人物遭遇宜春官方有組織“刷票”的事件。
可見,宜春在城市形象的經營上確實煞費苦心。遺憾的是,官方“高度重視”不免走偏,陷入了一個誤區,貌似維護形象的行為成了濫用行政資源,反而污損了城市形象。如果說,此前的“叫春”過于唐突,“刷票”褻瀆了道德英雄;那么,眼下的強制刪帖,則是試圖以強力壓制民眾尋求公道和正義的正當訴求,來滿足當地某些官員對所謂地方美好形象的病態追求。這樣的“形象”,不要也罷。
一個市民,或者說一個農民,當然應該熱愛家鄉,并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多為家鄉做些事情,多一些“社會責任感”(宜春市袁州區一副檢察長語),多顧全家鄉形象。但是,這種“愛”和“顧全”,應建立在城市確實能夠善待民眾、敬畏正義之上;也應該建立在官員對城市的責任和擔當之上;更應該建立在一個城市的主政者能夠為一個農民的非正常死亡主動折腰之上。
城市形象從來不是虛幻的說辭,也不是官員拿來打擊民意的棍子。城市形象既存在于每一個市井細民的舉手投足間,也展現在每一個官員揮斥方遒的指點之間。很難說,哪一個個體更能代表城市形象。而在涉嫌公權失職、濫用而傷害了民眾利益的事件中,只有相關負責官員把躬向民眾鞠下去,城市形象才能立起來。
民眾并非不通情達理,而是需要從具體的行動中看到負責官員的誠意,由此才會對解決問題產生期待。他們由鞠躬致歉開始,期待真相的到來,期待每個生命和權利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