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名侗族大歌演員在春晚舞臺上為宋祖英伴唱
2月2日晚,是除夕之夜,在春晚的舞臺上,宋祖英一曲《天藍藍》吸引了全國億萬觀眾眼球,在其中,64名來自黔東南的演員帶著“侗族大歌元素”為宋祖英伴唱,那有如山泉水般的聲音,飄向了大江南北,再次展示了原生態黔東南無窮的魅力。
過五關,2000演員64人勝出
黔東南州接到派出強大演員陣容參加春晚的通知后,立即做了精心準備,2000多名演員迅速到位,他們中絕大多數能歌善舞。
進京的人數要不了這么多,必須進行篩選。
為了公平起見,黔東南方面的導演決定先組織大家進行訓練,根據訓練情況進行選擇,自然是優勝劣汰。結果,1800人被淘汰,留下了200人。
接下來的篩選活動,由北京來的王導演和高導演來負責,他們是春晚歌舞組的,他們對人才的選拔更加嚴格。兩位導演從200人中選出了120人進行訓練,根據訓練結果淘汰了40多人,留下80人做“最后的較量”。最終,65人勝出(其中一人是“備用棋子”),取得了進京排練的資格,她們來自黎平、從江、施秉、丹寨以及凱里學院。“這些被選中的人員除了有相貌相求,還要能歌善舞,有非常好的內在氣質。”侗族大歌隊負責人潘振彬說。
“侗族大歌,太OK了!”
14日上午10時30分左右,侗族大歌隊的64名演員趕到了北京。剛到賓館“落腳”,工作人員就通知說,當晚要到錄音棚錄音。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這既是一次錄音活動,也是一次考試。如果導演老師對錄音效果不滿意,大家就得趕回老家去過年了。這是很有挑戰的一次考試,因為都不熟悉歌詞,如果不馬上訓練,那就不能應考……大家覺得肩上的擔子太重了。領隊立即與春晚歌舞組聯系,拿到了詞曲,然后在賓館的房間內對演員們展開了“突擊訓練”。
14晚,演員們懷著忐忐不安的表情,走進了錄音棚。根據現場導演的要求,演員們把剛剛會唱的歌曲演練了一遍。導演和在場的專家認真聽著,一言不發。完畢,一位中年男子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還說了一句讓演員們立即感到全身輕松的話語:“我們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這時,姑娘們才知曉,她們眼前這位中年男子,就是國內著名的作曲家徐沛東先生。大家此番伴唱的歌曲《天藍藍》,就是他作的曲子。
徐沛東走近姑娘們說,他到過黔東南,聽過侗族大歌,這是讓他終生難忘的“天籟之音”。他還夸獎姑娘們的嗓音:這是原生態的歌聲,就像在曠野里潺潺流動的溪水的聲音……銀鈴般的美妙……
聽了徐先生的話,姑娘們相互握手或擁抱,這下,大家不用立即趕回老家過年了。
事后大家獲知,最初的伴唱者,都是一些級別和水準都很高的演員,但是編導等卻不滿意,最終才決定引進“原生態唱法”。
京城邂逅女高音歌唱家
在凱里進行人才選拔和訓練時,演員們只知道此行與春晚有關系,并不知道要去和宋祖英伴唱。快上列車趕赴京城時,北京來的兩位導演才說,這次進京任務很重,將為宋祖英伴唱……
聽到“宋祖英”三個字,演員們都面面相覷,很是吃驚,誰都知道,她是著名的歌唱家,能為她伴唱,而且在春晚的舞臺上,那太了不起了!但是導演提醒大家不要高興太早,結果怎么還不好說。此外,還告誡大家暫時還不能告訴親戚朋友。
演員們第一次看到宋祖英,是在錄音棚里,徐沛東先生也在場。
“你們的歌唱得好,舞也跳得不錯。”宋祖英說,盡管是歌壇大腕,家喻戶曉,但卻和藹可親,不少演員掛在臉上的緊張表情被一掃而光了。
進行第四次彩排時,宋祖英又出現了,她主動和大伙打招呼,甜甜的笑意讓演員們倍感親切。
第五次、第六次彩排,宋祖英都出場了,不過,時間緊,大家都沒有機會交流。每次彩排,都會有節目被刷掉,這些節目,不乏大牌明星作品。為此,演員們憂心忡忡,連導演也有些緊張,但是,他們銀鈴般的歌聲以及與宋祖英的絕妙的配合數次征服了專家和觀眾,因而《天藍藍》一路過關斬將,最終被確定為了開場節目之后出場的節目。
姑娘們這下開心了,紛紛給家里打電話,把即將亮相春晚,與宋祖英同臺演出的消息告訴了親友。
“我的老師和家人聽說要為宋祖英伴唱,都很高興,他們要我珍惜這次機會,好好表現,讓大家都知道貴州有個民族文化豐富多彩的黔東南。”來自黎平的演員吳柳說。
侗族大歌元素,飄向千家萬戶
2月2日,黎平縣尚重鎮蓋保洋類村吳東霞家中。
吳東霞在黎平縣肇興藝術團工作,她也是本次出征春晚的演員之一。幾個小時前,吳東霞給家里打電話,說她們伴唱的節目約在8:05分“亮相”,她讓家人早點在電視機前等候。其父吳真清及時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親友和寨鄰。大伙吃過晚飯,就都聚集在了吳東霞家里,可謂座無虛席。
當晚8點,一年一度的春晚如約而來,開場節目之后,電視機里突然響起了“呀……”的聲音,這聲音太熟悉了,就像山泉水發出的響聲,大伙屏住呼吸,盯著電視機……字幕之后,屏幕緩緩展開,熟悉的身影躍入了眼簾,山“動”起來了,一位美麗女子從人群中款款走來……
“開始啦,找找看,東霞姐在哪里?”吳東霞的親友們喊了起來,大家邊聽邊看邊找,幾十雙眼睛在屏幕上搜索,還是一位10歲的小女孩眼尖,她在侗歌隊第一排最右邊的位置找到了吳東霞。盡管鏡頭一晃就過,但這一發現還是讓大伙激動不已。
當天的演出很成功,從開始到曲終,掌聲不斷,姑娘們時而合為一個整體,時而劃為小“板塊”,時而就地起舞,時而游走舞臺……美妙的帶著侗族大歌元素的“和聲”從舞臺上飄來,飄向大江南北,讓人心曠神怡。
三分多鐘后,表演結束,演員們有序退場。在休息廳,宋祖英喜形于色,夸贊演員們演得太好了,與她的配合真是天衣無縫。訓練期間,演員們一直盼望著與我國這位女高音歌唱家合影留戀,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未能如愿。當下,膽大的演員又提出了合影的請求,宋祖英欣然應允,與大伙合了三張影。“此行學到的東西太多了,我們將永遠銘記。”有演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