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全力抗旱救災保民生
據黔東南州人民政府網 7月以來,從江縣境內出現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各鄉鎮降雨量僅為1毫米-55.7毫米之間,全縣河流水位、灌溉工程蓄水量與上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26座水庫、山塘干涸7座。全縣21個鄉鎮均不同程度受災,其中貫洞鎮、西山鎮、下江鎮、秀塘鄉、翠里鄉、慶云鄉、東朗鄉較為嚴重。截止目前,旱情造成全縣12148人,9715頭大牲畜飲水困難,全縣農作物受災18.52萬畝,成災8.75萬畝,絕收2.59萬畝,糧食損失3.5萬噸,漁業受災74343畝,直接經濟損失約11238.79萬元,農業生產及群眾生活受到了嚴重影響。
旱情發生后,從江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及時傳達省、州相關抗旱減災會議精神和文件通知要求,調整和充實了由縣人民政府縣長任組長,縣四大班子分管、聯系領導任副組長,各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抗旱救災工作領導小組。7月30日,召開全縣抗旱救災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對全縣旱情形勢進行通報,就全縣旱情的特點和影響進行分析,深入研究抗旱對策,超前部署,把抗旱救災保民生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來抓好抓實。同時制發了《關于立即下到各掛靠幫扶單位開展抗旱救災工作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做好抗旱救災和“兩防”工作的緊急通知》等文件,要求各縣級領導干部要率相關部門下到聯系掛靠鄉鎮指導抗旱救災工作,各鄉鎮、各單位做到抗旱救災和“兩防”工作同時開展,兩不誤。
在抗旱救災中,各級領導干部率先垂范,親臨一線,靠前指揮。哪里有災情,哪里就有領導干部的身影。連日來,縣委書記王之政深入到貫洞、洛香等鄉鎮現場辦公,在一線指導檢查抗旱工作;張廣淵縣長深入到丙妹、西山、停洞等鄉鎮了解當前的旱情,幫助鄉鎮研究抗旱措施;縣四大班子領導紛紛深入到掛點聯系鄉鎮,了解災情,指導抗旱,組織帶領黨員干部和群眾共同打好抗旱救災攻堅戰,確保家家戶戶有水喝、有飯吃,把旱災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縣各級各部門及時落實會議精神和要求,把抗旱救災工作及時落到實處。全縣各鄉鎮緊急行動起來,貫洞、洛香、下江、停洞等鄉鎮及時成立抗旱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專負責指揮抗旱工作;丙妹、西山、翠里等鄉鎮及時落實抗旱工作責任制,將抗旱重點村、組分配到每一位黨員干部;加鳩、往洞等鄉鎮認真制定工作方案,積極開展“百名干部下村——查旱情、解民困”活動等多種主題實踐活動,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困難。
全縣各部門通力合作,積極配合,嚴格按照“先生活,后生產,先節水,后調水”的抗旱調度原則,盡一切可能保證人畜飲水。縣農業部門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基層搞好技術服務,指導落實農業生產補救措施;縣水利部門啟動全縣供水設施維修建設工程,增建各種抗旱應急設施和水資源調配方案,確保人畜飲水、農業生產用水“兩個優先”。縣衛生部門深入鄉鎮開展水源衛生檢測工作,堅決杜絕群體性中毒事件和傳染病疫情的發生;縣氣象局對高炮裝備等人工降雨設施設備進行全面檢查,確定了炮點,抓住可能出現的每一次降雨機會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全力緩解旱情;縣民政部門開展災情調查,確定農村救助對象;縣公安部門部署警力嚴防因爭水導致的各類治安案件和群體事件;縣武警官兵部隊、防汛抗旱應急隊伍制定了送水應急方案,做好為困難群眾送水的前期準備,確保缺水群眾的飲水供給,8月2日起,安排消防大隊和市政局向需要送水的鄉鎮開展送水工作;縣文體廣電部門大力開展抗旱救災的宣傳報道工作,為全縣抗旱救災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其他部門和單位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全力支持和做好有關工作,形成全縣上下共同做好抗旱救災和“兩防”工作的強大合力。
為確保農業生產灌溉用水,該縣采取部分電站停發或間斷性發電生產的方式,優先解決電站、庫區農業生產用水問題。在旱情的摸底調查和信息反饋上,該縣要求各鄉鎮和相關單位實行日報制,除統計上報全鄉(鎮)災情外,各鄉鎮主要領導要于每天下午5點前,分別向縣政府書面匯報當天抗旱救災和“兩防”等工作開展情況,為縣委、縣政府決策提供準確信息。
截止目前,全縣已投入抗旱設備1780臺套,裝機容量1.2萬千瓦,抗旱用油18.3噸,抗旱用電4.6萬度,發放水管5.2萬米;下撥抗旱經費30萬元,各部門、各鄉鎮投入抗旱資金77.68萬元。臨時解決澆灌面積0.25萬公頃,解決0.946萬人的飲水困難,實施生活救助人口0.58萬人。目前,受災群眾基本生活用水得到保障,抗旱保民生保豐收工作仍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