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屏縣旱區一線真實一幕(組圖)
○姜巨標 吳章文
8月5日,我州利用天氣條件及時開展人工降雨,全州各縣市通過高炮、火箭增雨,截止6日08時,增雨作業60炮次,26個點開展火箭增雨作業46次。
8月5日晚8點,錦屏縣15個鄉鎮開始下起了陣雨,干枯一個多月的農田得以緩解。為了及時了解旱區雨后災緩情況,8月6日筆者到達旱情最為嚴重固本鄉實地調查。
河流水位有所上漲
固本鄉位于錦屏縣境西南部,是黔東南“兩山”扶貧鄉鎮之一,典型苗族聚集地區,貧困面大,山高路陡,海撥較高,自然條件差,素為“杉鄉”錦屏“西藏”之稱,境內有“四十八苗家”,具有返樸歸真原生態特色。
8月6日,隨車一路經過河平公路(河口至平略),這是一條今年7月剛完工的油路,也是沿線8萬群眾5年盼修的路,剛上瀝清的油路在大雨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路邊農田久盼之雨顯得格外亮青,遠遠看去,啟蒙鎮鄉村兩邊到處一片豐水的農田,在陰沉小雨下顯出一派禾蕙出包之美。
順著公路往西直上,到達了黔東南最大的水電站——三板溪水電站庫區八受移民新村,整齊別致苗家吊腳樓,樓板光亮的油漆在雨的浸洗下閃閃發光,遠遠看去就是八受河,這是入清水江一大支流,持續一個月的炎熱高溫干旱天氣使河流水位與以往同期相比下降30米左右,一條水降線的旱紋顯示出少雨的標志,然而8月5日晚的大雨卻把半米高的河流旱紋水位線抹去。
西上8里左右來到了固本鄉與黎平縣平寨鄉交界處的瑤里大橋,從橋上往西看去,就是原固本鄉境內烏下江,高溫干旱使水位下降線格外凸出,狹長而低河,正因昨晚的大雨,遠望不到盡頭的混水,像一道從高空流下的黃河,干涸的河水和庫區水位下降,使得被埋的農田又顯現出“新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