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膽戰心驚 誰在向普通賬戶“下黑手”
當美國銀行不再為信用卡違約問題發愁時,銀行利潤下跌卻又成該行隱隱作痛的心病。要想創收,還得從客戶的普通賬戶下手,這回遭殃的就是那些想保住支票賬戶的銀行客戶們。現在他們普遍抱怨自己支付的各種手續費越來越高了,不管是跨行使用ATM機,還是退回一張支票。不僅如此,銀行還對各種賬戶的最低余額做了更高限制,客戶在不知不覺透支的情況下就陷入了銀行的“創收”圈套。
透支保護費?
房屋贖回權和信用卡債務拖欠問題,讓美國各大銀行的收入急劇下降。現在國會通過了一項法律要嚴打任意和過度進行信用卡消費的現象,經濟不景氣,美國人又捂緊錢袋時,額外提高服務費就是銀行們的“創收之道”,也只有這樣才可以抵消貸款和投資失利的損失。
如今,透支費已成了銀行的重要收入來源。美國Moebs服務商給聯邦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銀行的透支費收入今年已高達385億美元,各大銀行收取的平均費用是27.5美元,去年是25美元。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說,透支費很危險,當很多人陷入債務時,透支人數會迅速膨脹。而銀行就會自動扣除消費者僅存在賬戶里的現金,消費者仍沒有防范意識。
銀行為了不暴露自己的創收目的,還文縐縐地給其取名為“透支保護費”。美國公共利益研究組主管消費項目的主任Ed Mierzwinski諷刺說:“本來我用支票賬戶想買杯4美元的拿鐵咖啡,不小心透支后被罰款35美元,這杯咖啡就成了39美元,銀行用‘透支保護’保護誰?簡直就是用詞不當。”
消費者膽戰心驚
5月份,居民洛里·哈里斯無意中被銀行的“透支保護”計劃照顧到了。月初,她把錢存入了美國銀行的支票賬戶,但銀行并沒向她說明一些收費服務項目。哈里斯每次透支過度時,就要給銀行支付35美元罰款。僅5月份,她就支付了300美元的所謂透支費,加上6月的罰款,她必須支付600美元。現在她非常害怕使用美國銀行的借記卡,每天不斷地查詢賬戶余額,惟恐一不小心再次挨宰,不過最后她還是決定轉投其他銀行。
美國消費者聯合會的金融服務部主任Jean Ann Fox說,當客戶去銀行開戶時,透支計劃通常都不解釋給客戶聽,自行決定收取透支費。
美聯儲已經注意到了此事,也正考慮采用新規定來打破這種銀行自行設定收取透支保護費的現象,但消費者協會建議讓消費者自行避免透支。(魏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