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價改最快年末出臺 中石油加速投資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下稱中石油集團)天然氣業務的投資正不斷加速。
自8月份中石油集團與澳大利亞500億澳元的天然氣采購協議之后,10月13日,中石油集團與俄羅斯國有天然氣公司達成700億立方米天然氣供應的框架協議。
在接近中石油的人士看來,對于天然氣價格改革的預期,是中石油今年以來在天然氣市場頻頻出手的重要原因,“隨著新的天然氣定價機制出臺,中石油將在未來競爭中確保價格優勢”。
上下游一體化的投資戰略配合其價格優勢,已使得中石油在天然氣領域呈獨大之勢。
價格優勢
上述與俄方的協議中,俄方計劃明年6月與中方簽署供氣合同,計劃每年向中國輸送700億立方米天然氣;供氣價格和最終供氣量的談判也將在明年初開始。
今年以來,中石油集團進口天然氣不惜血本。8月中旬,中石油集團與美孚澳大利亞資源有限公司達成LNG(液化天然氣)的銷售協議。中石油集團將在20年內,每年從澳洲高更項目中,進口225萬噸液化天然氣,交易價值約為500億澳元。
中石油集團的此單生意遭到質疑,其價格被認為每噸比競爭對手高出200多美元。中石油集團對此予以否認,不過現實是:相比于自產管輸天然氣,中石油從澳洲進口的LNG價格的確要高很多。
隨著年底開通的西氣東輸二線工程,中石油進口天然氣的成本會進一步水漲船高。
剛剛與俄羅斯達成的輸氣框架協議中,價格上也將盯緊亞洲一攬子石油價格。在能源專家韓曉平看來,掛鉤亞洲油價的模式將不利于中石油集團,亞洲油價要比歐洲油價每桶貴1~2美元。
接近中石油集團人士表示,即將出臺的天然氣價改方案讓中石油集團在拓展天然氣方面底氣陡增。
記者獲悉,就在9月份底,相關部門在數天的閉門會議后,落實了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最終方案。這一方案最快在今年底明年初就將正式出臺。
據了解,此次價改的核心思路仍然是放開上游的出廠價格和管輸價格,通過加權平均的方法,按照不同的片區劃分,由發改委直接確定各片區統一的門站銷售價格。
在上述人士看來,無論中石油集團進口價格有多高,只要和國內自產天然氣加權平均后,其在國內天然氣的銷售上仍然是最具有競爭力的。“因為他們在國內天然氣儲量就占73%以上。按照價改方案加權平均后,仍然是三家企業中成本最低的”。
他認為,“中石油現在國內天然氣市場份額已經達到80%左右了,他們在上游多路出擊的目的,就是為了在三家石油巨頭的天然氣競爭中獲得絕對優勢”。
遠景規劃
今年年中,中石油集團明確提出要把天然氣業務作為成長性、戰略性和歷史性工程。在其規劃中,到“十二五”末,要實現天然氣產量占國內油氣總當量的“半壁江山”。
天然氣業務已經成為中石油集團最具成長性的業務,到2008年底產氣量達到617億立方米,連續6年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
記者了解到,中石油在國內重點建設塔里木、四川、長慶三個大型油氣區,建設青海、大慶、新疆三個中型油氣區。同時,大連、江蘇、深圳、唐山等地也在加快LNG終端站的建設。
中石油天然氣海外規劃也形成規模,上半年作業產量達到了39億立方米。在同土庫曼斯坦、俄羅斯等國的合作中,中石油都是中國的主要合作者。
對于天然氣業務,中石油集團董事長蔣潔敏提出,要統籌上中下游各個環節,超前做好業務發展規劃。
在中石油集團的規劃中,在今后的8~10年,確保國內外油氣總當量要基本翻一番,國內原油和天然氣市場份額分別總體保持在60%和70%。
突擊下游
9月中旬,中石油集團旗下昆侖燃氣公司就已經著手自集團范圍選調部分工程、燃氣運行、安全和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專業骨干。包括項目經理等崗位共需要240人。
這可以看成中石油集團突擊下游的明確信號。這個已經成立一年的昆侖燃氣是中石油集團從事城市燃氣運營的專業化公司,注冊資本金30.6億元。由天然氣管道燃氣投資公司、中國華油集團燃氣事業部、中油燃氣有限責任公司重組整合而成。
之前,中石油的天然氣下游業務散布在上述企業中,昆侖燃氣成立后,將下游業務統一到一起。
今年8月,昆侖燃氣、香港中華煤氣等共同投資合作的蘇州中國石油昆侖港華燃氣項目在蘇州工業園區舉行了合資合同簽字儀式。之前,香港中華煤氣在2001年就已經單獨在蘇州工業園區提供燃氣服務。
越來越多民營燃氣公司開始傾向與昆侖燃氣合作。
昆侖燃氣戰略規劃顯示,到2015年,要進入地級以上城市累計達到200個以上,形成以大中城市為中心的市場格局,并確立在全國燃氣市場的主導地位。
在車用天然氣方面,中石油也專門成立了昆侖天然氣利用公司,到2010年,中石油的加氣站總量將達700多座,未來7年內將突破2000座,年銷售天然氣超過100億立方米。(姜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