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貨大行其道淘寶也受害 網購打假遇監管真空
網絡購物,無疑是2009年擺放在中國逾4億網民面前最神奇的潘多拉盒子。
12月15日,阿里巴巴集團發布全球首個網貨發展研究報告《網貨的興起》顯示,2009年中國零售類網貨交易將超過2300億元,較上年增長一倍。去年網購實際交易額達到1200億元,比2007年增長128.5%。至此,中國網購消費市場已連續6年增幅100%。
而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測算,今年全年中國網購總金額有望達到2500億元。在未來,網購市場必將成為拉動內需、擴大居民消費的重點,引領中國經濟。
與任何新生事件新生行業從無到有一樣,網購這一新鮮行業逐步壯大的過程中,其平臺也展現出潘多拉盒子里邪惡的一面———網絡詐騙、假貨泛濫等。區別于傳統商業模式下有消費者協會、有工商局撐腰,基于虛擬網絡世界產生,卻又切實影響現實消費生活的網購投訴,如何處理,如何維權,至今對網購全行業參與者來說,仍是個待解難題。
■聲音
馬云稱淘寶網成“假貨受害者”
針對網購平臺上假貨難辨,12月18日在成都舉行的第三屆網貨交易大會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公開承諾,目前淘寶網正在全力以赴的對網上假貨進行打擊。
“無論是對淘寶還是用戶,我們都是假貨的最大受害者。消費者拿到假貨,投訴最多的是淘寶網。但是淘寶網畢竟不是執法機構,我們發現假貨提供商,并沒有權利執法或者取締,只能關閉店鋪。但是被關閉的店鋪還會變換姓名來重新注冊,所以我希望所有網商都能夠自覺地打造純潔的環境。”馬云說,阿里巴巴將在2010年聯手各方資源,強勢推動網上規范誠信交易的法規建立。
■遭遇
●買到假貨,賣家不理
網友“曉凌”在某網上購物平臺看中一款飛利浦的行貨手機,標價650元,比國美標價便宜1/3。她一看那賣家也有3顆鉆,以為可信,于是就直接購買并付了錢。貨到了,卻發現開不了機,而且手機質感粗糙,明顯是山寨機。曉凌當即要求退貨,但賣家死活不肯。記者日前也接到讀者投訴報料,其通過網店購買了一套標明是正牌阿迪達斯的運動鞋,不料快遞員寄來的鞋卻是假貨,無論如何不肯退貨。
●傳說中獎實質陷阱
黃小姐經常在網上購物,近日突然收到經常去的購物網站發來的一個中獎信息,上面寫著:“百萬巨獎樂翻天———××周年慶典”等字樣,稱與三星公司攜手舉辦“周年慶典百萬巨獎樂翻天抽獎活動”,系統每日將在用戶中隨機抽取3名幸運用戶,其中,作為幸運用戶,黃小姐中了5萬元大獎。不過,如果黃小姐要想領取5萬元大獎,必須先向指定帳戶預付千元的個人所得稅。中大獎是網絡購物過程中最常見的“釣魚”欺詐術。通常情況下,騙子冒充一些知名大公司的名義,誘導用戶進入相似度非常高的假網頁,進而引導用戶輸入網銀的賬號密碼或向其他指定賬號匯款,給用戶帶來經濟上的損失。
●偶遇“李鬼”大意失財
王女士在一次網絡購物的過程中遇到了“李鬼”。王女士想通過網絡購買一臺豆漿機,已經跟賣家談好價格,只需要通過電子銀行匯款后等待賣家發貨。由于不經常使用網絡銀行,王女士只好借助搜索引擎。通過搜索,李女士很順利地進入了該銀行網頁。結果發現本來應該是http://www。icbc。com。cn/icbc/卻變成了http://www。1cbc。com。cn/1cbc/,“icbc”被改成“1cbc”。
●搜索引擎頻現“山寨官網”
在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上鍵入“南方航空”、“攜程”、“淘寶網”等關鍵詞,跳出的卻是眾多山寨網站。這一讓不少熱衷于網絡購物的消費者感到頭疼的問題,山寨網站也成為當前網購平臺騙子們的新目標。“百度上搜索‘春秋航空’關鍵詞,整整一屏甚至前面的80%都是推廣,有的完全跟春秋航空無關,有的是賣假機票的或者就是搞詐騙的。”春秋航空營銷總監張磊日前在一個公開場合揭露。張磊提出,搜索引擎在推廣這些關鍵詞搜索時,是否受到廣告法約束?如何維護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
工商部門建議,被侵權的單位一旦發現了山寨網站,就可先向工商部門進行舉報。對于可找到主體的網站,工商部門將對其進行查處;對于無法找到主體的網站,則將聯系通信管理部門,對該網站予以關閉。
■打假
從售假賣家著手找出窩點
“我們正和相關部門合作,準備合作起來將制假貨的窩點端掉,真正打擊網絡假貨的源頭。”淘寶網信息安全部總監倪良昨日透露,目前淘寶已經將發現和掌握的有關信息、證據提交給了杭州的版權、工商、質監等部門,希望能夠從網絡上售假的賣家著手,順藤摸瓜找出背后的制假窩點,打擊制假售假的黑色產業鏈。同時,淘寶方面也計劃和上海的相關部門合作,將端掉制假窩點的行動延伸到上海地區。
就在今年11月19日,淘寶網對外宣布開展新一輪“打假”運動,拿出1億元支持打假和建設網購保障。“目前我們已經收到了200多封舉報信,相關人員已經在跟進處理。”倪良介紹說。從被舉報商品來看,服裝、飾品類商品占了整個投訴量的50%左右,其次為家居、手機、3C數碼類目,約各占15%,其他舉報商品還涉及化妝品、鞋類等。
據倪良介紹,淘寶網的打假動作正通過多個行業進行。4月份,淘寶網建立了保健品準入制,所有在淘寶網上銷售的保健品必須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準文號才能上架銷售;9月底,淘寶網要求所有圖書都必須錄入相關書號才允許上架,而從明年2月份起,淘寶網將要求淘寶書籍、雜志、報紙類目實行賣家準入規則,要求所有書籍類賣家提供“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困惑
網購平臺沒有“打假”權利
在網絡打假團摩拳擦掌的同時,作為“被打方”,國內一些知名網購交易平臺也有自己的苦衷。
“交易平臺的確有自律和監管的義務,但從法律意義上講沒有‘打假’的權利。”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姚歡慶表示。
記者了解發現,淘寶網的無奈確實如此。因為一定需要有品牌所有企業或執法部門提供的法律文件,淘寶才能參與打假。
“打擊網絡假貨的根源不該僅僅依靠網上零售平臺自身實施的各種打假的方法,而在于從根本上破除假貨的現實渠道,因此,更應該從線下的制假源頭開始打擊,必須要有工商、公安以及假貨生產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獲得切實成效。”有分析人士指出。
法規滯后導致監管“真空”
早在去年,北京工商部門曾率先試水推出新政,要求網上開店也須到工商部門申領營業執照,相關爭議和討論隨之如潮水般涌現。最終網上開店需領執照的建議不了了之。記者獲悉,其實北京這一政策也并非強制性規定。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像廣州、上海一樣,賣家在網上開店鋪,搞經營,無須到工商部門注冊登記,這是一個真空。一旦發生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發生欺詐行為,工商、質監等市場監管部門即使介入進行監督管理,也常常苦于找不到對象而無法協調、處理。從買家一方而言,網上購物后,大部分沒有交易憑證,如果通過打印機打印交易憑證,從法律角度,目前也不能作為證據保全,相關部門乃至司法機關很難以此作為處理依據,因而權益得不到保障。
也有專家認為,在網絡渠道上,由于每一筆交易在技術平臺上都有記錄,意味著每個售貨者的信息都是有跡可循的,工商、公安只須根據線索順藤摸瓜,就能最終打掉線下的制假窩點。但是業界目前普遍的觀點是,網上購物尚無法律法規規范,作為依法行政的工商部門,沒有法律依據也不可能隨意作為,以致網上購物形成法律真空地帶和監督管理缺位現狀。
■建言
先立法再擴大網購監管
對于網上購物存在的問題,網購行業知名網友“飛雙”建議,最根本的對策是立法立規,建立一整套規章制度,輔之以先進的技術手段,從各個方面予以規范。首先,運用現有法律法規加強監管。網上購物中,買家賣家具有合同雙方關系,交易過程是一個合同要約、承諾的履約過程。建議有關部門制訂具體政策或司法解釋,規定網絡平臺商有義務對交易過程電子數據加以保全和管理,以此作為間接證據,并規定其僅適用于網上購物爭議糾紛處理的依據。
其次,發揮電信部門管理職能。網上購物的基礎是網絡,而網絡的基礎則在于空間的大小和速度的快慢。建議電信部門加強與涉及網上購物投訴處理部門和組織的信息互通,對于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采取技術措施,限制其網站(平臺)運行,迫使不負責任的網絡平臺商不得不建立解決投訴機制,加強對賣家的管理,更好地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易觀國際分析師曹飛則建議,推廣強制第三方支付方式。網上購物不安全性還表現為:買家向賣家匯款(通常是郵局、銀行)后,貨物收不到,再追查時,賣家神秘失蹤。鑒于這類情況,建議金融管理部門在加大技術創新含量、規范操作的基礎上,推廣網絡平臺商強制使用第三方支付方式。與電信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加強信息協調溝通,對于不使用強制第三方支付方式的網絡平臺商不予以網絡注冊登記和ICP運營許可。
■相關鏈接
面對“黑客陷阱”要防范于未然
面對多如牛毛的網購欺詐手段,金山毒霸安全專家李鐵軍建言:
1。網購過程中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網絡安全意識。一旦遇到需要輸入賬號、密碼的環節,交易前一定要仔細核實網址是否準確無誤,再進行填寫。
2。安裝專業的殺毒軟件,全面防護電腦安全,遠離病毒、木馬攻擊。
南方日報記者 戴遠程 蔡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