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菜價開始下跌 專家稱限價政策無從談起
編者按:商務部預報監測顯示,4月中旬以來,全國18種蔬菜批發價格連續三周上漲,4月26日至5月2日蔬菜批發價格平均為3.84元/公斤,與三周前相比,累計漲幅為4.4%;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44.4%。
目前各地菜價開始下跌,有的蔬菜甚至出現30%以上的跌幅。那么,推動這輪菜價大漲大跌的力量是什么?誰又是漲跌之中的受益者和受害者?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分別深入江西、山東、上海等地的蔬菜生產和流通環節深入調查。
“菜價從來沒有這么貴”
5月9日上午,南昌市西湖區桃苑集貿市場。“空心菜原來3塊多,現在也就兩塊多點,小青菜已經從兩塊錢降到5毛了,價錢基本上都在往下走。”提起前不久持續走高的蔬菜價格,已經賣了十幾年菜的涂相勇有一肚子的話要說。“上個月的菜價好高,比往年這個時候至少得偏高10%,尤其是葉子菜。”
而對于家庭主婦們來說,4月份的日子實在不怎么好過。“上兩個星期價錢漲得是最兇的,買一小把菠菜就花了4.5元,肉都快趕不上青菜貴了。”市民姜小女說,自己幾乎每天早上都要去集貿市場買菜,但“菜價從來沒有這么貴。”
江西省價格鑒定監測管理局4月26日監測的14個蔬菜品種中,有13個品種價格出現上漲。其中青椒、青尖椒、西紅柿、土豆、茄子的每斤零售價都在2.5元以上;胡蘿卜、包菜、黃芽白的價格與3月26日相比漲幅超過20%,小白菜更是上漲了28.66%。在南昌的各大集貿市場和超市,菜價最高的時候,每公斤6元錢幾乎成為大多數蔬菜的價格。
目前,江西省市場上部分蔬菜價格出現回落,但多數仍維持較高的零售價格,尤其是較為新鮮的蔬菜,每公斤價格都在2元以上。
種菜成本“水漲船高”
南昌縣蔣巷鎮菜農應春華已經連續種了5年的大棚蔬菜。在4月份,他種植的涼麻有20天批發價賣到了3元錢一斤。“從去年11月到現在,大棚里種的蔬菜主要是小青菜、韭菜,光4月份就凈賺12000元。”
“我種了5畝韭菜,遇到價格高的時候收益很不錯。比如上個月,最高價賣到了1.8元/斤,除去每斤3毛錢的人工費和肥料錢,凈賺6000多元。”菜農胡豐產高興地說。不過,許多菜農也清醒地認識到,蔬菜市場波動大,易受氣候影響,存在很多風險,像今年4月份的這種情況“純粹是可遇而不可求,種菜成本也越來越高,只是比不怎么賺錢的時候賺得多了點。”
一些批發商和零售商也坦言,蔬菜價格上漲,進貨成本的確是大大增加,但相應的成本都會分攤到蔬菜的出售價格里。
菜價漲跌誰作主
按照農時,在南方大部分地區,4月份正是蔬菜青黃不接的時候。南昌市西湖區商務局副局長陳輝云認為,近期蔬菜價格的確偏高,但應該屬于市場的正常波動。
受自然條件、生產成本等因素的制約,江西省的蔬菜生產規模化程度相對較低。而且,由于影響蔬菜價格的因素太多,一天之中,早上跟中午、晚上的價格都不一樣,市場的自發調控作用更為顯著。
南昌為民集市管理有限公司桃苑市場負責人張波告訴記者,幾年前,南昌為民集市管理有限公司曾經與當地的蔬菜生產基地聯手自營,以便穩定所屬的集貿市場內的蔬菜價格。“虧本虧得厲害,根本做不下去,最后還是由著它按市場的規律自由波動,我們不去強行改變。” 專家認為,對于政府而言,對菜價進行調控的難度很大,限價政策更是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