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委意見存分歧 奢侈品減稅方案或流產
一個部委公開表態后,另一部委隨后出面否認,部委之間說法“打架”早已不是新鮮事。這一次,事情糾結在奢侈品減稅上。
6月15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公開表示,我國將進一步降低進口關稅,包括部分中高檔商品的關稅,并強調這是“大勢所趨,各個部門對此有共識”。但僅過了幾天,財政部官員通過媒體采訪表示,沒有聽說此事。
《華夏時報》記者就此分別采訪了兩部委的相關官員。商務部內部人士強調,商務部調研奢侈品進口關稅調整已有一年多了,草擬的調稅議案也一直在各部委間輾轉。隨后,記者通過財政部新聞辦聯系關稅司相關負責人試圖采訪,被采訪人卻選擇沉默。
6月24日,財政部網站掛出最新稅收調整方案,自7月1日起,大幅下調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進口關稅,其中柴油、航空煤油將以零關稅進口,同時還將下調帳篷、救生衣、防毒面具等救災物品,混紡布、亞麻紗線等紡織原料,鋅錠、鎳廢料等有色金屬原料,以及變色鏡等日用品的進口關稅。并沒有涉及奢侈品種類。這顯示此前商務部高調宣稱的奢侈品減稅方案并未達成共識。
一位不愿具名的商務人士向記者指出,減稅是一件大事,不是某一個部委說了算的,主要要符合國家的大勢所趨。
中國鐘表商會副會長許國強告訴記者,從2008年起,他們商會已多次向國家商務部、財政部、海關總署等提交報告,呼請降低奢侈品名表的消費稅和關稅。據他目前掌握的最新情況,國家已有意向下調關稅和提高消費稅起征點。他認為,該項工作今年應會啟動。
意見相左
在業內人士看來,商務部對于進口關稅調整的高度推進是有自身考量的。
在商務部看來,針對中高檔商品的降稅,最直接的效果將會使奢侈品消費回歸國內,從而拉動內需。雖然表面上是減少了國家稅收收入,但促進了服務業的發展、消費的驅動,以及由其帶動的旅游、就業等多方面獲益不可忽視。
目前國內奢侈品價格普遍高于國外,這必然造成了消費向國外轉移。幾組數據可以說明這種現象的程度:2010年2月初至2011年3月底,中國奢侈品市場消費總額為107億美元,而同期中國人在歐洲市場購買奢侈品消費累計近500億美元;截至2010年底,中國的頂級消費品消費額約占全球總量的15%,而在國內的奢侈品消費額僅占到全球消費額的5.5%。
“與其任由這些消費外溢,倒不如降低稅率,將消費留在國內。”商務部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了上述觀點。
世界奢侈品協會北京代表處負責人歐陽先生向記者表示,我國政府確實有調低奢侈品關稅的意愿。
他說,他們的建議是,快速消費品的關稅最好全部取消,或者大幅度減免。像香水、化妝品、服裝、皮包等快消奢侈品,關稅太高反而會讓國內的消費者選擇到海外購買或者代購,使得交易資金外流。
期盼奢侈品關稅下降的,不單單是全國的消費者們,還有眾多的企業。華聯新光百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龐琨瑢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假如國內與海外的奢侈品價格相差無幾,公司的銷售業績起碼可以翻兩番。
但同樣的事情在財政部看來卻又是一個樣。管著國家錢袋子的財政部和稅務總局,首先考量的是國家稅收的增減。
根據財政部的相關數據,去年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近1.05萬億元;關稅2027多億元,二者合計占中央財政收入的比重達到29.5%。這大概也是財政部和商務部立場相左,奢侈品進口關稅下調進展緩慢的原因所在。
稅收增減法
消費可以拉動經濟增長是毋庸置疑的,但進口關稅一旦下調,是否就一定使財政收入下降,或者是稅收下降呢?
本報記者梳理并計算數據發現,今年一季度進口環節稅為4395.59億元,占總稅收的18.80%;其中增值稅、消費稅為大頭,為3684.07億元,占比84%;而關稅為711.52億元,僅為16%,占一季度全部稅收的比例只有3%。可見,進口關稅占比很小。
而在這些進口物品中,奢侈品所占比例無從查證,但可以肯定的是歷來中國進口大份額都集中在能源、農產品、機電等商品上,奢侈品僅占很小的一部分。
但即便是將一季度全部關稅均算為奢侈品,關稅下降15%,那么一季度稅收則少收106億元,一年少收424億元,這與去年全年稅收7.32萬億相比,可謂九牛一毛。
眾所周知,中國奢侈品消費正在快速增長。世界奢侈品協會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10年2月初至2011年3月底,中國奢侈品市場消費總額已經達到107億美元,而幾乎在同一時期,中國人在歐洲市場購買奢侈品消費累計近500億美元,是國內市場的4倍之多。另據《2010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2010年,僅海外代購的市場交易規模就達到了120億元,其中化妝品、奢侈品居多。
但如果進口關稅降低,奢侈品消費全部轉移至國內,稅收可能不降反升。
就以2010年2月初至2011年3月底的數據計算。500億美元消費發生在國內,就是3000億元人民幣,同時這些商品的進口環節的消費稅增值稅,按照平均綜合稅率30%計算,也就是900億元。
由此可見,奢侈品關稅下降并不會像大家擔心的那樣,減少稅收。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衛平向記者表示,從長遠的角度看,奢侈品關稅調整的實際可行性較大。因為既無傷大局,又有一定調整貿易順差的功能。而且,國外中高檔的消費品本身不論是從風格角度還是從質量角度,確實比國內的產品好一些。這種中高檔商品進入到國內市場,實際上起了一個鯰魚作用,把整個消費市場給攪了一下子,逼迫國內的企業必然得從高質量、獨具風格的角度來提高自己的產品質量,提高自己的產品風格。從這一方面看它具有正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