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歐洲雙雙加息 歐盟質疑穆迪亂評級
第一財經日報訊 事情正在起變化。6月中旬,筆者在專欄中提到決策層需要考慮貨幣政策緊縮超調的風險。本周,這一話題被正式提上議程。
7月4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2011年第二季度例會,指出通脹壓力仍然處在高位。會議明確貫徹實施穩健貨幣政策,注意把握政策的穩定性、針對性和靈活性,把握好政策節奏和力度。
央行第一季度例會的定調是“提高貨幣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對比發現,“有效性”已經不提,新增的“穩定性”提法則放在了首位。
在中國,一定要學好語文,學會去揣摩詞意,尤其是關注宏觀經濟運行的人。目前業內傾向性的宏調新思路是:相對緊縮、定向寬松。從高層的密集調研來看,流動性調控還是要保持相對緊縮,但對中小企業融資將采取“定向寬松”。
事情往往是一波三折的,就在市場熱議宏觀經濟政策轉向時,央行決定自7月7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今年以來的第3次加息,前兩次分別在2月8日和4月5日,也是自去年10月啟動加息周期以來的第5次加息。本次加息之后,一年期存貸款利率分別達到3.50%和6.56%。
與4月份加息相比,本次加息特點在于,一是活期存款保持不變;二是存貸款利率都是平移加息。其中本次貸款利率從平坦化加息變為平移加息(過去四次加息中有三次長期貸款利率的提高幅度都低于短期貸款利率)。
先前很多人認為,央行遲遲不加息是因為地方政府就融資平臺貸款負擔在博弈,但在審計署公布10.7萬億元的地方政府債務后,央行啟動對稱性加息,說明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可能并沒有市場預期的那么嚴重。
央行為何加息呢?市場主流看法是對抗通脹,有消息稱6月CPI將再創本輪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自7月起,國家統計局將調整統計數據發布方式, CPI、PPI、固定資產等投資、房地產開發等月度主要統計指標將在每月9日發布,并且排除了假日因素。按日程來看,本周末將公布CPI等宏觀數據,而A股市場也在周四沖高回落。
對于央行的加息,還有一種猜測,即是中國央行和歐洲央行聯手加息。周四晚,歐洲央行將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至1.50%。與歐洲央行同一天議息的英國央行,意料之中地再次按兵不動:維持利率在紀錄低點0.50%不變,同時維持2000億英鎊的量化寬松目標。
審計署公布了地方政府債務后,市場對地方債務風險預期減弱,但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不這么想。穆迪7月6日報告稱,中國地方債為12萬億元,約有3.5萬億元中國地方政府債務沒有在審計署報告中提及。
穆迪的中國地方債務數據引發了質疑,但這還算是好的。歐盟本周正式向穆迪宣戰,稱此機構可能加速原本就疲軟的經濟體陷入破產,并擾亂全球金融秩序。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則質疑穆迪的動機,并說這種降級煽動了整個市場對歐洲經濟的質疑與推測。
這是因為穆迪5日發表聲明說,鑒于葡萄牙在資本市場融資困難,未來很有可能需要第二輪資金援助,因此將葡萄牙政府長期債券評級從之前的Baa1降至Ba2,并維持評級前景為負面。此外,市場盛傳,穆迪還有可能調降愛爾蘭的主權債務評級。
穆迪的舉動,使得市場避險情緒明顯上揚,本周美元、原油、貴金屬一轉近期弱勢,齊齊上漲,但能否形成延續,還要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