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業濫用抗生素:雞豬魚"嗑藥" 百姓猛吃"素"
在獸藥領域,抗生素快速更新換代已是不爭的事實。湛江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獸藥店老板告訴記者,10年間獸藥抗生素已從最基本的青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變為恩諾沙星、氟苯尼考、磺胺類、頭孢類、喹諾酮類等高端抗生素。北京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肖永紅教授等專家調查推算,中國每年生產抗生素原料大約21萬噸,其中46.1%被用在了畜牧養殖業。
在廖新波看來,細菌的抗藥性已經成為一大棘手問題,其中耐藥性使得新生兒感染治療變得相當棘手。
記者從廣州市婦嬰醫院了解到,在對出現感染的新生兒進行的10多種抗生素藥敏試驗中,70%的新生兒對少則一種、多則數種的抗生素出現耐藥性,耐藥的人數和程度,較過去明顯增加。
廖新波表示,這與很多孕婦通過不同途徑攝取到大量抗生素有密切關系。“如果動物吃了抗生素后對細菌產生抗藥性,必定也會帶入人體。”
一名不愿公開姓名的兒科醫生告訴記者,近年來一些常見的兒童細菌感染也面臨更難用藥、劑量加大、周期加長的情況。“比如化膿性扁桃體炎,醫生一般會開阿莫西林或青霉素,以前絕大部分孩子用這兩種藥就能治療,但現在必須使用藥效更厲害的抗生素。”
“抗生素除了耐藥本身外,人們還忽略了它的藥毒作用。比如,慶大霉素使用過量會致耳聾。”廖新波說。
這種毒副作用對孕婦危害特別大。廣州市某醫院婦科醫生林麗(化名)告訴記者,孕婦產前經常吃雞蛋,喝雞湯、豬蹄湯和牛奶,但現在這些食補原料的安全性卻越來越令人擔憂。
“胎兒在三五個月大時,容易受母體影響,即使是輕微的過敏反應也可能誘發胎兒基因突變,導致嬰兒患上腦部、聽力、視力等方面的先天性疾病”。林醫生說。
在廣州市天云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聽覺言語康復訓練中心理事長鄒雷一告訴記者,近年來不少進入康復中心的聾兒是由于母體過敏反應誘發嬰兒基因突變所致。但不知道具體導致母體產生過敏的原因是什么,有的母親說吃東西后長過紅疹,但不清楚到底吃了什么。
濫用成災
飼料中添加抗生素的目的很簡單:預防細菌性疾病。一位大型豬場負責人坦言,離開抗生素,豬簡直沒法養
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禽蛋和肉類產量均居世界首位,隨著集約化畜牧業的發展,家畜家禽的疾病日益復雜,獸藥和抗生素飼料添加劑的使用量正在逐年增加。
業內人士透露,飼料中添加抗生素的目的很簡單:預防細菌性疾病。湛江一名大型豬場的負責人坦言,“離開抗生素,豬簡直沒法養。”
據介紹,給豬群喂抗生素的“保健方案”起源于上世紀40年代的歐美國家,在預防細菌性疾病方面,抗生素的確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近30年來,我國養豬集約化程度加強,養殖密度增大,疫病成了養豬成功與否的最大障礙。藍耳病、豬高熱病等疫情令養殖者色變,這更使得“加藥保健”有了用武之地,添加抗生素被各個養殖場視為養殖成功的法寶,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