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男生跳下教學樓 起因為遭父親狠捶兩拳
“咕咚!”昨天上午9點左右,一聲悶響打破了南京39中校園的寧靜。聲響來自校園南端的一幢教學樓下,正在上課的師生們沖到教室外的走廊上。
樓下的一幕讓他們吃驚:一名男生趴在樓前一間廠房的房頂上,藍色的彩鋼瓦房頂被砸出一個坑。有學生認出,男生是初二某班的小軍(化名)。就在幾分鐘前,小軍還在四樓教師辦公室,去見他被班主任喊來的爸爸。
男孩跳樓
昨天上午9點鐘的跳樓聲不僅驚動了教室里上課的學生,還驚動了39中南面一墻之隔的鎢鉬材料廠部分工人。
黃師傅當時正在二樓上班,從窗戶剛好可以看到整座教學樓和廠房。“突然聽到‘咕咚’一聲,跑到窗前一看,一個男孩掉在兩米多高的廠房頂上,趴在那里,好像是從教學樓掉下來的。”黃師傅說,男孩當時還能動,他費力地朝屋脊爬去,但只爬出兩米多,就再動不了了。此時,教學樓走廊上已經站滿了學生。
黃師傅和幾位同事抬起辦公室沙發上的一塊木門板,就往樓下跑去。他們來到廠房南側,架起梯子,黃師傅等三人爬上房頂,翻過屋脊,來到男生身邊。“孩子臉上流著血,腰和腿都不能動了。”三人將男生抬上擔架,小心翼翼地回到梯子處,在地面上同事的幫助下,終于將孩子運下來。
此時,一名中年男子急匆匆跑了過來。他是從校園里繞過北面的大門,再跑數百米,穿過五所村菜場,來到校園南面的現場的。“好像是孩子的父親。”黃師傅說,直到120救護車趕到,男生和中年男子都沒說什么。自始至終,男生都抱著書包,遮住自己的臉。
跳樓內幕
爸爸:我當著老師的面打了他,下手太重,孩子牙齒都快被打掉了
記者隨后來到中大醫院,在病房里見到了墜樓的初二男生小軍。
小軍躺在急診一樓病床上,身上打著吊針,表情顯得異常痛苦。他的母親蹲在床頭,不停地撫摸著兒子的額頭,安慰他。“小便出不來。”床前一個戴眼鏡的中年男子焦急地說,他正是小軍的父親。
醫生告訴記者,小軍腰椎壓縮性骨折,左腿軟組織挫傷,受傷原因是高空墜落時,椎體縱向高度被“壓扁”。“對這種損傷的治療方案主要是平臥,要平臥一到三個月。”但究竟能否完全恢復,會不會留下后遺癥,還要看傷情的發展。
小軍為什么會墜樓?對此,小軍的父親韓先生絲毫不愿透露,只稱事發時他也在現場,孩子的班主任和學校領導剛才也都來看過了。但記者離開醫院兩個小時后,韓先生打來電話,介紹了事情的大致過程——
“早上7點40左右,我接到孩子班主任的電話,說孩子上課時手機響了。”韓先生很是憤怒,他都不知道孩子什么時候買的手機,于是驅車從郭家山趕來。8點多鐘到學校后,在4樓辦公室里見到了班主任和孩子。“孩子不聽話,我當老師面打了他兩拳。”韓先生懊惱地說,當時在氣頭上,下手太重,孩子牙齒都快被打掉了。被打的小軍一怒之下沖出辦公室,從樓上跳了下去。目前,校方墊付了部分醫藥費。
教育局:小軍住院后給老師發來短信 我不想影響學校
事情到底是怎么發生的?班主任和小軍之間發生了什么?
昨天上午11點多,記者來到39中。在大門口門衛室,一位自稱是老師的男子婉言回絕了記者入校采訪的請求。男子稱,學校里確實發生了學生跳樓的事,“但學生是當著家長的面跳的,跟老師沒多少關系。如果家長不在場,學生在學校跳了樓,那還不鬧翻天?”記者隨后撥打39中校長辦公室電話,也沒有找到人。
為了探求事情的真相,昨天下午,記者找到下關區教育局,終于獲悉了跳樓事件的全部經過:
據教育局相關人士介紹,昨天早晨7:30,初二的早自習剛剛開始,班主任老師也在教室里陪著學生們。突然,一陣手機鈴聲從小軍的方向傳了過來。班主任老師還沒來得及說話,小軍突然拿起書包跑出了教室。過一會兒小軍又跑了回來。拿出一個MP4交給老師,并表示,剛才的響聲是MP4發出來的。很顯然,小軍沒說實話。這時候班主任打電話給小軍的爸爸,請他到學校里來一趟。
“當時老師和孩子的父親溝通得很不錯,根本沒想到會出現后來的一幕。”相關人士說,小軍的爸爸要求小軍把手機交出來,可小軍不肯交。小軍爸爸突然向孩子臉上打了一拳,又一腳將其踢倒在地上。“他爸爸力氣很大,老師好不容易才拉開,這時孩子突然跑出了辦公室。”
相關人士表示,老師的辦公室在四樓,小軍向樓下沖去,小軍爸爸和老師趕緊跟著往下追。剛追到三樓拐彎口,就聽到“咚”的一聲,小軍已經從三樓跳下,落在了一座房子的頂上。小軍的爸爸會同其他老師趕緊去救小軍,班主任撥了110、又打120。很快,孩子被送往醫院。
采訪中,該人士還向記者透露了一些細節:
當時,小軍被抬出校門時有些人看到了這一幕。“這個小孩在學校怎么跳樓啊?”校門口的人們議論著。沒想到,躺著被抬出校門的小軍聽到后說:你們不要亂講,跟學校沒有關系;還把臉擋住不給別人看。
小軍入院后,知道孩子危險不大,班主任老師趕回學校。這時老師的手機上突然接到一條小軍發來的短信:我想知道學校的反應,我不想影響學校。為了寬慰小軍,班主任給他回了信息,讓他聽醫生的話,下班后再去看他。
專家:初二小男孩非常要面子
原南京市中小學衛保所所長徐蘋表示,在這件事中,小軍確實違反“不能上課帶手機”的校規在先,擾亂了課堂秩序,而且沒有承認錯誤又撒謊了。碰到這種情況,家長固然生氣,但暴力只能讓孩子走到家長愿望的反面。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教育,但要在合適的時間、地點,用適當的方式教育孩子,要照顧到孩子的可接受程度,要讓孩子從根本上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才能較好地來解決。并且,在事情過后,還要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讓孩子能夠早點走出陰影。
談到孩子的過激行為,徐蘋認為和孩子正處在青春期的年齡段也有很大關系。初二小男孩非常要面子,非常希望自己的個人形象不受到影響,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可能讓他感到失望甚至絕望。
記者調查:多半學生帶手機
記者調查發現,在南京50%以上的初中學生擁有手機、小靈通;而高中生大多數都擁有手機;甚至一些小學中高年級學生也會隨口報出自己的手機號碼。
但與之相反的是嚴格的規定:在南京,老師帶手機進課堂要算教學事故,而學生帶手機各校也多持不贊成態度;即使有些稍微寬松的學校,雖然對學生帶手機進校不干涉,但不允許在教學區使用。
盡管規定如此嚴格,但打開中學生的書包,里面多半有一個手機。
正面作用:方便聯系
“有了手機,我可以和父母聯系,而且有什么問題也能請教老師、同學。”一所名校的高二學生說,班上同學都有手機,有時候他們在校外上一些輔導課,聯系起來很方便。“現在社會進步了,用現代化的通訊手段有什么不好?”但這位學生也坦言,有的同學上課時忘了關機,就會影響別人,也影響了課堂秩序。
負面作用:影響學習
“有的學生自控能力差,就不能讓他們用手機。”一位中學老師說,上晚自習時,發現有學生一直低著頭,原來他在手機上下載了有色情內容的小說在看,老師到了面前都不知道。還有個學生一個月用了幾百塊錢手機費,家長一查,原來半夜里都在發短信息,就把他的手機沒收了。沒想到他省下伙食費又買了一部手機,家長發現后第二次沒收;他又跟同學借錢買了第三部,導致學習成績直線下降。
采訪中,老師們也擔心,孩子太小,帶著手機這樣的貴重物品,容易招來竊賊的注意。
(黃艷 常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