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百個跨越清代及民國月餅印模亮相(圖)

栩栩如生的錦鯉圖案,寓意吉祥的立體龜形,還有象征“福氣到”的蝙蝠圖案……逾百個跨越清代民國的中秋餅印模具(如圖)令人眼界大開愛不釋手。這些雕工精細的餅印模具除了傳統的木制材料外,還有罕見的瓷制、鐵制材料。昨天,廣州“老西關”收藏愛好者鄒永生在廣州花都“故鄉里”嶺南民俗博物館展示了他的中秋餅印模具收藏,讓人仿佛聞到了數百年前古人制作的中秋月餅的香味。
雕工精細起“模范”作用
“舊時廣州人過中秋,自制月餅幾乎是家家戶戶一個不可缺少的節目,月餅模印自然成了必備的制作工具。”鄒永生向記者介紹了他對月餅模印的研究。“這些紋理已然斑駁的木質模具傳承著上千年的中秋文化。在那精致細美的花紋圖案里,分明雕刻著人們世代的企盼和祈福。”
“從清代民國留下來的月餅模具可以發現,古人制作月餅很講究,模印的題材豐富,包括人物、動物和花卉圖案,還配以文字。”
上世紀中是餅印黃金時代
“如今,月餅模具在成為一種日漸罕見的精美收藏品,同時又成為廣州千年中秋文化的傳承與見證。”根據鄒永生的回憶,清代廣州許多工藝品制作銷售都集中在今天的人民南路、大新路、象牙街和天成路一帶,當年每家必備的餅印鋪非常興旺。很長一段時間木雕餅模生意紅火代代相傳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木餅模還是黃金時代,其中中秋月餅模具銷量最大;還包括老婆餅、盲公餅、杏仁餅、雞仔餅、炒米餅等形狀各異、規格不一的造型。
上世紀80年代手工木餅印制作迅速衰落,到上世紀90年代,餅模印雕刻制作淡出廣州人視野。如今在古玩市場上,即便出高價也難尋覓到一塊雕工精細的清代月餅印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