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找媽媽》之父新中國動畫奠基人特偉去世
單說特偉二字,很多人都會對這個名字茫然,但提起《小蝌蚪找媽媽》、《驕傲的將軍》、《金猴降妖》、《牧笛》這些經典的中國動畫作品,沒聽過沒看過絕對是少數派。就在昨日,創作了這些經典動畫作品的上海美影廠第一任廠長,被譽為新中國動畫奠基人的特偉先生,因呼吸衰竭搶救無效,于13時45分在上海華東醫院去世,享年95歲。(東方早報記者劉嘉琦)
《小蝌蚪找媽媽》
1915年出生于上海的特偉,幾乎一生都在跟“漫畫”打交道。1935年,20歲的他開始從事國際時事漫畫工作。1941年由重慶至香港,參與組織新美術會,為《華商報》編輯《新美術周刊》,同時出版《特偉諷刺畫集》和《風云集》。太平洋戰爭爆發后返回內地,在桂林、重慶等地參與舉辦《香港的受難》畫展。1944年在云南參加抗敵演劇第五隊。1945年后在云南任中學教師。1947年再度去香港,參與組織人間畫會,同時在《群眾周刊》上連載長篇漫畫《大獨裁者》。
《金猴降妖》
《牧笛》
1949年,特偉開始在長春電影制片廠負責組建美術片組。這個美術片組后來遷往上海,并在1957年正式成為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特偉也順理成章成為了第一任廠長。其間,特偉最大的成就莫過于用一部《小蝌蚪找媽媽》開創了中國特有的動畫片類型“水墨動畫”。在法國戛納電影節、瑞士洛迦諾電影節等國際舞臺上贏得無數榮耀的《小蝌蚪找媽媽》,曾被法國《世界報》評論為:“中國水墨畫,景色柔和,筆調細致,以及表示憂慮、猶豫和快樂的動作,使這部電影產生了魅力和詩意。”之后,特偉又陸續創造了《牧笛》、《金猴降妖》、《山水情》、《驕傲的將軍》等膾炙人口的動畫佳作。
在自己創新有中國特色動畫片的同時,特偉也積極幫助其他導演打造國產優質動畫片。在他的支持和幫助下,《豬八戒吃西瓜》、《漁童》、《金色的海螺》為代表的剪紙動畫應運而生。同時,《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名留史冊的動畫佳作也都是在特偉擔任美影廠廠長期間誕生的作品。而他所撰寫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國美術電影》,鼓勵民族創新之路,不僅使中國動畫走出一片輝煌的新天地,更確立了“中國學派”在世界動畫中的重要地位。
為表彰其美術電影藝術創作的成就,1989年第一屆中國電影節組織委員會授予中國電影節榮譽獎。特偉先生還是至今唯一獲得ASIFA(世界動畫學會)終身成就獎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