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今年草原生物災害偏重發生 估面積2.33億畝
中新社烏魯木齊5月7日電 新疆治蝗滅鼠指揮部辦公室7日透露,今年春末夏初草原地區氣溫和土壤溫度將直接影響新疆全年鼠蟲災害發生程度,新疆今年草原生物災害偏重發生,預計危害面積達2.33億畝。
據悉,今年新疆草原鼠害、害蟲將偏重發生,危害面積1.2億多萬畝,發生區域涉及新疆全區14個地州;草原毒害草發生面積1億多萬畝。此外,新疆各種牧草和飼料作物中多有病害發生,發生危害面積548萬多畝。
新疆草原面積達8.6億畝,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7.2億畝,是維持新疆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新疆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草原生物災害的發生將對新疆農牧業生產和草原生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也給農牧區各族民眾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
新疆治蝗滅鼠指揮部辦公室預警監測科科長楊東生表示,長期以來,由于對草原過度利用和人為因素破壞,以及氣候等自然因素的影響,造成新疆草原大面積的退化、沙化,環境中生物多樣性降低,削弱了草原生態系統的平衡機制,形成了有利于有害生物發生的生態條件,使草原生物災害此起彼伏。草原生物災害主要有以蝗蟲為代表的害蟲、害鼠、毒害草、牧草病害等。由于生態環境的改變,新的生物災害陸續出現,近年來新疆草原毒害草在草地群落中所占比重上升,各地州草原上烏頭、馬先蒿、小花棘豆、醉馬草、橐吾等有毒有害植物滋生蔓延趨勢逐漸加大。
新疆治蝗滅鼠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穆晨告訴記者,新疆草原鼠蟲災害多發生在邊境區域和邊遠地區,由于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財力有限,每年開展生物災害防治面積偏小,存在防治死角,鼠蟲存活基數較大,為來年鼠蟲再次成災留下隱患,形成“年年防治,年年成災”的被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