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冒用他人身份18年 已混成小學副校長(圖)
大江網消息 家住東鄉縣甘坑林場松林村羅坑村小組的農民徐冬水怎么也弄不明白,自己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了一輩子,但是具備法律效力的戶籍卻成了他人的身份證明,被人幾經遷移。令徐冬水吃驚的是,這個持有自己戶籍證明的“徐冬水”,如今已成為村小學主持工作的副校長。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其中藏著怎樣的玄機?本報記者趕赴東鄉縣,試圖揭開這起男版“羅彩霞事件”的內幕。
戶籍遷移頻繁戶主毫不知情
5月31日,徐冬水向記者講述了至今都令他迷惑不已的事情經過。
事情得從6年前說起。2004年8月,徐冬水的兩個女兒雙雙考上大學。興奮不已的徐冬水前往當地派出所為女兒辦理戶口遷移手續時,驚訝地發現全家的戶籍紀錄里竟然沒有自己的戶籍檔案。當時要辦的事情很多,再想想戶口本上有戶主紀錄,徐冬水沒有作更多的考慮。
2008年2月,徐冬水拿到新換發的二代身份證時,發現住址一欄變成了“東鄉縣甘坑林場甘林分場場部008號”。當時他還以為這只是公安部門一時疏忽,也沒當回事。幾個月后,徐冬水經親友提醒,前往戶籍管理部門查詢,發現自己的戶籍檔案竟然幾經遷移,先后從原始住所遷到身份證住址,又遷往孝崗鎮某個居委會,最終遷回原始住所;戶別也從農業家庭戶口變為非農業家庭戶口,再變回農業家庭戶口;文化程度有時是初中畢業,有時是高中畢業,有時是中專畢業;職業類別從無業到小學老師再到無業。
這些頻繁的戶籍遷移更改紀錄讓徐冬水眼花繚亂,感到非常迷惑,但也讓他想起來了一件事和一個人:1991年,鄰村一名村民向他借了民辦教師資格證,說是參加一場考試。這個村民叫周冬云,現在的身份是村小學副校長。
徐冬水,1959年10月26日出生,東鄉縣甘坑林場松林村羅坑村小組農民。
周冬云,1965年8月6日出生,東鄉縣甘坑林場上坊村小學副校長。
兩個看上去毫不相干的人,會擁有同一個身份——“徐冬水”么?
冒名頂替者升任小學副校長
甘坑林場上坊小學只有6名教職員工:一名副校長主持工作,5名教師。
一進校門,記者找到幾名同學詢問“徐校長的辦公室在哪兒”,學生們的回答基本一致:“我們這里沒有徐校長,只有周校長!痹诮處熮k公室,一名老師告訴記者,校長叫“周冬云”。記者從每天的考勤表上也看到了“冬云”的簽名。但是,當記者提及,根據組織部門的檔案,這里的校長應該叫“徐冬水”時,幾名老師都含糊起來。
不多久,主持工作的副校長“徐冬水”出現在記者面前。對于記者提出的身份質疑,“徐冬水”坦承自己的真實身份就是周冬云。至于冒用“徐冬水”的過程,他告訴記者,當時有一場民辦教師轉公辦教師的考試,需要民辦教師資格證,而自己沒有。后來,他在一次家訪時,了解到當過民辦教師的學生家長徐冬水有資格證,就去找徐冬水借用了一下。
在采訪過程中,周冬云多次表示,自己是靠實力考上的,只是借用了“徐冬水”的身份獲取考試資格而已。周冬云還稱,冒用身份的事情徐冬水早已知情,“以前都同意了,現在又反悔,這種行為屬于無理取鬧!弊詈,周冬云有幾分輕松地對記者說:“既然他(徐冬水)要計較,把檔案什么的改回(周冬云)就是啦。目前正在辦理中,估計人事關系、工資條等很快就能夠辦妥了!
記者看到了來自教育系統的周冬云以“徐冬水”名義填寫的《干部履歷表》和《教師資格認定申請表》,兩份表格的內容從姓名到出生日期再到身份證號碼,都是徐冬水的資料,照片卻是周冬云本人。
真假“徐冬云”對簿公堂
對于周冬云所說的“早已知情”,徐冬水斷然否認。
獲知事情真相后,徐冬水向東鄉縣人民法院遞交了民事起訴狀。他在訴狀中稱:原告于1977年7月至1990年從事民辦教師工作。1995年,被告周冬云冒用原告姓名,投機取巧惡意冒名頂替進入國家正式教師行列至今,給原告造成了侵害。他請求法院判定被告停止冒用原告姓名充當教師,歸還原告從事教師職業的權利;并賠償經濟損失2萬元,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3萬元。對此,周冬云辯稱:被告是在1995年參加民辦教師考試,以優異成績考上南城師范學校,而此時原告已經離開民辦教師崗位多年,現在訴稱被告冒用其姓名取得教師資格不是事實。
經法院審理查明:原告徐冬水于1977年至1990年在東鄉縣甘坑林場松林小學任民辦教師,并辦理了民辦教師資格證,1991年因違反計劃生育政策被辭退。1980年9月,被告到甘坑林場上坊小學擔任民辦教師,1995年被告以原告姓名參加民辦教師轉公辦教師考試,隨后被告以原告姓名和身份證號碼錄取到南城師范,畢業后回甘坑林場上坊小學繼續教書。
2009年12月29日,東鄉縣人民法院主持調解,雙方達成協議:被告周冬云同意停止使用原告徐冬水姓名,向公安部門申請辦理恢復原告姓名的變更登記手續;被告周冬云自愿補償原告徐冬水經濟、精神損失3萬元。
徐冬水告訴記者,他并沒有在正式的調解書上簽字,到法院起訴只是要說明一個事實:周冬云是一個冒名頂替者。而作為一名冒名頂替者,身份都是假的,怎么還能繼續當教師,甚至是副校長呢?但是,令他感到不解的是,他多次向東鄉縣教育部門反映,請求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時,卻一直沒有得到明確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