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啟動“非遺傳承”活動(圖)
騰訊網消息 公益助力民族文化保護,創新發展非遺傳承模式。2010年11月12日,正值13年一遇的貴州省雷山縣西江苗族“鼓藏節”歡慶時節,在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千戶苗寨,《民族影像志》西江聯合攝制組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開機儀式。此舉也正式拉開了以“非遺傳承”為主題的雷山苗族文化保護與傳承系列活動的序幕。這也是“騰訊新鄉村行動”在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事業上開始的一次全新嘗試。
“非遺傳承·雷山苗族文化保護與傳承”活動,是由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聯合貴州雷山縣委、縣政府等合作政府機構,攜手公益合作伙伴貴州文化薪火鄉村發展基金會、深圳愛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開展的一系列公益行動。
騰訊公司公司創始人、首席行政官、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執行理事長陳一丹,出席了“鼓藏節”系列慶典活動和“非遺傳承”活動。
騰訊公司公司創始人、首席行政官、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執行理事長陳一丹,出席了“鼓藏節”系列慶典活動和“非遺傳承”活動的啟動。陳一丹表示,騰訊公益將結合騰訊的互聯網資源、平臺優勢以及網絡影響力,圍繞騰訊公益在2009年6月發起的中國互聯網企業最大的公益項目——“騰訊新鄉村行動”時,“兼顧環境保護與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承諾而持續開展的一系列實際行動。其中包括“騰訊公益杯”民族文化大賽、大型民俗實景網絡專題、《民族影像志》紀錄片攝制和“騰訊新鄉村行動”公益合作伙伴招募等四大板塊的內容。
陳一丹說:“對文化的弘揚與傳承,就是對文化最好的保護,也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地最好的支持與幫助。以本次苗文化非遺傳承活動為例,我們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積極的舉措,全方位、多角度地傳揚苗鄉之秀、傳唱苗歌之美、傳承苗族之韻。通過這些系列有意義的活動,面向新的傳承群體,激發網民和全國各地的人們對非遺文化的參與熱情。”
據透露,“非遺傳承”計劃,將立足于“騰訊新鄉村行動”的項目地持續深入開展,除了貴州雷山的苗族文化,還有貴州黎平的侗族文化和云南迪慶州的藏族文化,都將納入該保護與傳承計劃。
據“非遺傳承”系列公益項目負責人介紹,“騰訊公益杯民族文化大賽,著眼于引導全體網民對民族文化保護認知的提升及線上、線下互動,讓網民群體以小知識問答的方式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以線上線下的競賽,帶動網民對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進行互動探討;大型民俗實景網絡專題,則通過騰訊網的網絡專題制作、網絡營銷推廣及策劃優勢,推出形式多樣的網絡互動話題,讓更多的人了解少數民族文化、歷史和風情,借助網絡影響力,拓展民族文化保護于傳承的陣地,讓每一個網絡所及之處,都是民族文化傳承的沃土;民族文化傳承紀錄片(《民族影像志》)的拍攝,將以影像的方式,數碼的手段留存永久的民族記憶,并通過網絡和傳統媒體傳播雋永的民族文化;而“騰訊新鄉村行動”公益合作伙伴招募,將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類項目、公益組織或機構,作為整體招募的重要一環,希望通過公開透明、公公平正的招募計劃,征集民族文化保護與教育相結合的優秀公益方案和合作伙伴,攜手騰訊公益,一起為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添磚加瓦。
騰訊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竇瑞剛(左)代表騰訊公益基金會向“非遺傳承·雷山苗族文化保護與傳承”活動捐贈支票
參與現場啟動儀式的多位民間文化保護傳承人都表示,對于自己的作品,原生態的民族文化能夠通過網絡傳播到世界每一個角落感到欣喜和興奮,很高興能與億萬網民一同分享本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精湛的手工技藝。 在場的多位民族文化保護專家表示,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如何利用互聯網來加速、加深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是一個嶄新的課題。騰訊公益的“非遺傳承”項目,建設新的傳承平臺,整合網絡優勢資源;凝聚新的傳承動力,創新信息化服務,致力于將網絡力量全面導入到民族非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中來,這是一次將創新、網絡與網民帶入民族文化保育事業進入互聯網時代的創舉。本次創新的嘗試,也將為后續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和借鑒模式。
事實上,網絡公益正開始成為億萬網友的生活時尚。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為愛心網友搭建的網絡公益平臺——騰訊公益網,就已經成為愛心網友的公益家園。截至目前的統計數字顯示,已經有近200萬名愛心網友,通過公益網上的捐贈平臺,捐贈超過5000萬元,志愿者時間超過1150萬小時,不僅有力地支援了汶川地震、西南干旱、舟曲泥石流等特大自然災害的救災及災后重建工作,更成為了一批優秀公益組織、愛心機構活躍的“愛心生力軍”,開展了網救童心、網聚光明、幸福家園等一批卓有成效的常態公益項目。
【相關鏈接】
·苗族鼓藏節
源遠流長的鼓藏節,意為鼓社節,即以血緣宗族為單位的祭鼓活動。2006年5月20日,鼓藏節這一苗鄉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苗族經典《苗族古歌》記載,鼓藏節在先秦以前夏王朝時期的古三苗國就已經有了。鼓藏節的由來,是為了祭祀神楓樹和蝴蝶媽媽。苗族傳說,人類祖先姜央過鼓藏節,是為了祭祀創世的蝴蝶媽媽。傳說蝴蝶媽媽是楓樹生出來的,所以苗族崇拜楓樹。既然祖宗的老家在楓樹心里,用楓樹做成的木鼓就成了祖宗安息的地方,祭祖便成了祭鼓。苗族最高的神是祖先,是生命始祖楓樹和蝴蝶媽媽。
作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明珠,苗族鼓藏節具有重要的傳承價值。它不僅是研究苗族歷史與文化的百科全書,具有鮮明的民族傳統文化內涵,還是苗族人生價值觀的展現。懷念祖先、尊老愛幼、和睦相處、勤勞儉樸、富裕安康等是鼓藏節的禱告主題。在歷次民族大遷徙后,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的雷山縣,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地之一。在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西江千戶苗寨,每隔13年舉辦一次的鼓藏節更為盛行,并發展成為聞名中外的人文景觀。
·騰訊新鄉村行動
2009年6月3日,由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發起并投入超過5000萬元,在貴州、云南兩地啟動的一項公益一攬子計劃。旨在通過長期持續的公益投入,在當地開展以教育發展幫扶為主,兼顧環境保護和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在內的一系列公益項目。通過騰訊的網絡資源、平臺優勢及影響力,致力于推動與建立西部貧困地區教育和發展、經濟增長與文化、環境和諧共生的增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