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測土配方施肥現場會在黃平縣召開
據中國化肥網 全省2009年測土配方施肥現場會于2009年7月24日在黔東南州黃平縣召開,參加會議的有省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吳承斌、省種植業處黃俊明處長、省土肥總站站長高雪、各地州市農業局分管局長和土肥站長、2009年測土配方施肥新建項目縣的農業部門領導和技術骨干等167人參加了會議,黃平縣縣委副書記陸軍同志到會并致辭。
會議參觀了黃平縣新洲鎮槐花村老草坪玉米配方施肥示范點和舊州鎮水稻 配方施肥示范點、舊州鎮草綠坪村測土配方施肥村級點,以及黃平縣農業局土肥站化驗室等現場。
2006年,黃平縣被列為黔東南州第一個測土配方施肥項目試點縣。項目實施以來,在省、州業務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和指導下,在州委、州政府、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部門協作,企業參與,本著統籌規劃、分類指導、突出重點、穩步推進的原則,黃平縣緊緊圍繞“測土、配方、配肥、供肥及施肥技術指導”五個核心環節。三年來,共實施“3414”肥效田間試驗53個,同田對比試驗62個,確定了玉米、水稻、油菜和馬鈴薯施肥主配方17個;創辦縣級核心示范16個,鄉級示范32個,面積1.2萬畝;通過示范,帶動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技術覆蓋面積達160萬畝,涉及14個鄉鎮243個村6.5萬農戶,發放施肥建議卡共19萬張,推廣配方肥施用面積35萬畝。實施測土配方施肥較傳統施肥畝均增產水稻49.61公斤、玉米40.5公斤、油菜11.45公斤、馬鈴薯137.34公斤,畝增產值水稻79.4元、玉米56.7元、油菜27.5元、馬鈴薯109.9元,扣除平均新增成本,平均畝增效33.94元,新增總產31621.31噸,3年增效總額2778.24萬元,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會議期間,黔東南州農業局局長楊黎同志在會上對黔東南州測土配方施肥項目開展情況作了簡要介紹,并指出了測土配方施肥在黔東南州的發展方向;黔東南州農業局土肥站站長劉文鋒同志和黃平縣農業局土肥站站長馮廷璽同志對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工作內容、流程以及取得的經驗和教訓作了交流發言;省土肥總站站長高雪同志對會議進行了總結。
省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吳承斌在會上對黃平縣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取得的成績予以了充分肯定,并高度贊揚了黃平縣土肥站通過“電子觸摸屏”這一先進技術來指導農民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等農業生產活動,這在全省還尚屬首例,同時還充分肯定了他們在測土配方施肥檔案管理方面的工作,并對全省測土配方施肥下一步工作作了安排部署。他指出,通過這次現場會,我們應該從外業和內業兩方面分別總結黃平縣在測土配方施肥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在測土配方施肥工作上,要通過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示范點工作的進一步推進,帶動全省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順利進行。吳承斌同時要求,首先要認清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大家必須進一步提高認識,把測土配方施肥項目變成一項長期的經常性工作,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測土配方施肥實施范圍,加快建立測土配方施肥長效機制;其次在測土配方施肥實施過程中,要多請教、多學習,切實做好每一項工作,確保測土配方施肥工作順利進行;第三要注意規范市場行為,對企業生產的配方肥逐步實行統一、規范的標識、標簽,方便農民識別和使用;結合農資市場清理整頓,加強對配方肥的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坑農害農行為,確保農民用上放心肥料;第四要切實作好項目管理工作,特別是項目資金的管理工作,確保項目資金落到實處,努力使我省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良性循環。
此次會議集工作布置、項目培訓、現場展示于一體,會議內容豐富,亮點突出。通過參會人員認真觀摩,積極交流,相互討論,為今后的試驗示范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會代表紛紛表示黃平縣通過“電子觸摸屏”這一先進技術來指導農民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等農業生產活動,讓農民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到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對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有很大幫助;通過現場參觀,與會代表直觀的感受“3414” 田間小區試驗的科學嚴謹性,同田對比試驗對比效果十分明顯,示范區水稻、玉米一片豐收景象,真正感受到測土配方施肥工程的現實意義及其必要性效益。
(元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