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里開發區做大"民生禮包"保障失地農民生活
凱里經濟開發區堅持把失地農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突出位置,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初步建立了“收入有來源、生活有保障、住房有安置、就業有門路、創業有扶持”的失地農民生活保障模式,較好解除了失地農民的生活憂慮,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該區對失地超過50%的農戶均納入到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做到了“應保盡保”。目前共有780戶3524人失地農民享受農低保補助;另有149戶552位農民失地后轉為了居民,享受城低保補助。農低保補助標準每人每年為1360元,城低保補助標準每人每月為280元。同時,該區每征用一畝田,每年另外向農戶補助糧食200公斤;每征用一畝土,每年另外向農戶補助糧食120公斤。
今年該區還全面實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老齡補貼政策。從8月份開始,全區1539名60歲及以上老人,每人每月領取55元基礎養老金;從9月份以來,該區1687名60歲及以上老人,每人可按月領取100元至200元不等的老齡補貼。
為妥善安置失地農民,該區正在建設失地農民集中安置新區,占地面積265畝,總建筑面積27.6萬平方米,可安置1558戶、約6000余人。另外,還在新區內施工建設300套廉租房、200套公租房。對遷入集中安置新區的農戶,安排每戶一套住房、每戶一份低保、每戶一人就業、每戶一個門面,多渠道解決失地農民的生產生活問題,盡力幫助失地農民通過發展第三產業來獲得較為穩定的收入。
該區抓住區內基礎設施、工業項目轟轟烈烈建設的機遇,每征一畝地補助村里1330元,幫助村里建立土地發展基金,今年年初還撥出200萬元財政資金,設立村級經濟發展基金,資助每個村20萬元,扶持各村成立經濟發展有限公司,鼓勵發展集體經濟,并動員失地農民集資入股,按股分紅。今年7月,該區清新村率先成立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購置了機械設備,在區內承接土石方開挖、廠房基礎場平、砌堡坎、埋設管道、道路綠化等工程,注冊資金100萬元,其中村“兩委”投入土地發展基金和村級經濟發展基金60萬元,占60%的股份;村民出資40萬元,占40%的股份。目前該公司已獲利35萬元,其中入股的36戶失地農民收入14萬元。該區翁義村利用土地發展基金建了2棟擁有32個門面的臨街大樓和一個農貿市場,常年出租給村里群眾經營,年租金收入20多萬元,幫助全村320戶、1200余人交納50%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金,帶動了村里100多個失地農民就業,年人均收入1萬余元,
同時,該區加大了對失地農民就業、創業的技能培訓力度,幫助失地農民拓寬就業渠道,把失地農民納入就業登記管理范圍,委托職院、職校、廠礦企業對失地農民工進行經營管理、勞動技能、農村實用技術等方面培訓。建立“失地農民就業服務中心”,為失地農民提供登記、培訓、求職、職業介紹等“一站式”免費就業創業服務,合理運用有關優惠政策,幫助就業創業者解決遇到的問題。今年以來,該區新增城鎮就業崗位216人,轉移失地農民就業402人。(蔣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