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利核無人區:“鬼城”變動物天堂
核心提示:4月26日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25周年紀念日。這個悲慘的時刻,人們從未忘懷。25年后的今天,那里依然是一片禁區,不能長期逗留,不過已經可以短暫停留了。近幾年,烏克蘭旅行社甚至開辟了“切爾諾貝利”一日游的旅游線路。
1986年,一架軍用直升機盤旋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上空,數天前,這里的四號反應堆發生了劇烈爆炸,釀成了20世紀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
4月26日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25周年紀念日。這個悲慘的時刻,人們從未忘懷。如今,因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切爾諾貝利的這個紀念日仿佛更加沉重。此刻,讓我們輕輕問一句:25年后,切爾諾貝利,怎樣了?
爆炸核電站成“景點”
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烏克蘭的前蘇聯第一座核電站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4號機組發生爆炸,8噸多強輻射物質混合著炙熱的石墨殘片和核燃料碎片噴涌而出。
塵埃隨風飄散,致使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許多地區遭到核輻射的污染。方圓30公里內的人隨后被政府疏散,至今成為無人區。事故直接和間接的受害者達到900萬人。
根據英國媒體最近的統計,切爾諾貝利核爆炸共釋放出4種主要的放射性物——碘131、銫-137、鍶-90和钚-239。其中碘131的半衰期很短,造成的影響早已經消退,但銫-137和鍶-90的半衰期長達30年,钚-239的半衰期更是長達24000年。
這意味著,即使過去了25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廢棄地依然并不安全,特別是靠近爆炸后被“封堆”的4號機組,放射性物質的濃度要比其他地區高很多。
25年后的今天,那里依然是一片禁區,不能長期逗留,不過已經可以短暫停留了。近幾年,烏克蘭旅行社甚至開辟了“切爾諾貝利”一日游的旅游線路。無論是導游還是游客,都要做好足夠的安全措施,攜帶輻射探測器,并且不能過度靠近4號機組。
在距離切爾諾貝利核電站50多公里的地方,輻射值已經微乎其微,幾乎不會對人體帶來傷害。在這里,常有前來考察的科學家、追思故地的老年人“出沒”,來自英國的攝影發燒友米歇爾·威廉姆斯就是其中之一。
“鬼城”變身動物天堂
普里皮亞季鎮是外來人到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探訪時的必去之地。這里曾是一個繁華的小鎮,可是由于距離核電站只有2公里,當地居民受到的核輻射最為嚴重,整個城鎮廢棄至今。
小鎮25年沒有固定居民了,整個地區成了活生生的核事故博物館。以前曾錯落有致的樓堂館所,如今被掩蓋在一片樹林的深處。并不是小鎮建在了叢林中,而是荒廢25年后,小鎮各處的道路上和樓房空隙間都長出了參天大樹。
米歇爾坐在旅游大巴上,從車窗外睜大眼睛向外看。在一片藤木的縫隙中,在鳥雀孤獨的歌唱里,她能看到小鎮的建筑因核爆炸的傷害和侵蝕而顯得破敗和荒蕪。雖然4月的陽光很溫柔,但照在毫無人煙的小鎮街路上,卻顯得格外刺眼。
米歇爾回憶說,從這里能看到25年前人們疏散時的緊張和倉促。“街上有廢棄的汽車、衣物、箱子,很多家的門都敞開著,里面黑洞洞的,看不清有什么,但仿佛死神就在里面一樣,顯得有些陰森。”
經過當局允許,米歇爾進入了當地的一些廢棄建筑內拍照。讓她印象最深的是當地的一所小學,寧靜得讓人不安,教室的課桌里甚至還放著學生的課本,黑板上還有老師工整的字跡。
在走廊里,米歇爾發現了一只鞋,她拍了下來,這張照片被她視為此行中最有價值的照片之一。“只有一只鞋,它肯定是20多年前匆忙撤離時掉落的。”
米歇爾還在小鎮附近看到很多動物活動的足跡。
她很好奇,為何核輻射區域動物沒有受到影響。同行的科學家則解釋說,動物當然會受到很多輻射,不過由于動物沒有自覺能力,當人們撤退之后,方圓30公里內幾乎沒有人類的活動,所以一批又一批的動物在這里繁衍生息,自然就成了它們天堂。
英國媒體稱,當地曾發現很多變異的物種,相信與核輻射有關。但25年過去了,輻射嚴重的動物早已死去。不過當局警告,不能輕易接觸或者喂養在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周邊的動物,因為它們的身上或多或少還有些“潛在的問題”。
故土難離返回核輻射區
切爾諾貝利除了給烏克蘭當地帶來嚴重影響之外,白俄羅斯的很多地方也是核爆炸受影響的重災區。
在距離切爾諾貝利核電站100多公里的白俄羅斯霍伊尼基市,只有1萬多人居住,前蘇聯曾經將這里劃為“準撤離區”。一旦事故惡化,這里的居民也要遷徙。
25年后過去了,城里的居民來來往往,似乎忘了25年前的提醒。
英國媒體稱,這里的農田長勢良好,當地人的蔬菜和瓜果自給自足,沒有檢測出帶有輻射物質。最近20多年,當地醫院也沒有檢查出有患者患有核放射疾病。
霍伊尼基市民的心態十分平和。他們認為,爆炸發生后,當地幾乎沒有進行工業化建設,因此這里的環境恢復了天然的風貌。和當地人談到這件事的時候,他們通常都會說:“大自然的自愈能力其實很強,只要人們別總去打擾它就行。”
和霍伊尼基市居民安穩的生活相比,烏克蘭和俄羅斯一些小鎮居民是先撤離疏散,但幾年后又遷移回來。
由于發生嚴重核爆炸事故之后僅5年,蘇聯就發生了解體,很多保障措施和以前相比也打了折扣,這讓已經撤離到其他地區的切爾諾貝利附近的居民開始懷念起自己的家鄉來。一些人明知核輻射危險沒有完全解除,但寧可冒核污染風險,也還是選擇回家生活。
在30公里的撤離區內,偶爾會看到只有幾戶人家的小村落點綴在有禁區標志的道路兩旁。傍晚的夕陽下,裊裊炊煙升起,仿佛這里沒有發生過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在這里生活的主要是一些老人,他們說,對所謂的輻射習以為常,只想今后能生活的安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