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的山寨電子產品在中東蔓延
網易探索6月18日報道 《快公司》“蝴蝶效應”專欄討論的是那些藏匿在事件背后的各種聯系。這一期他們將目光放到了中國山寨機和中東變革上。在中國本土和印度受挫后,中國山寨生產者將產品引入中東。對當地人來說,信息忽然變得唾手可得,這同時也給當地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山寨機的出場
聯發科技是一家臺灣電子產品公司,于2004年發行了為制造商們量身打造的最新產品——其功能強大,并且將利潤壓縮到最低。編寫軟件,添加功能,并將之塞進一個塑料殼子,一部新型手機就生產出來了。中國臭名昭著的山寨制造者也憑此名噪一時。
2004年聯發科技產品銷量為300萬。六年之后,這一數值飆升至5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以上。而其中又有近半數貢獻是來自山寨。突如其來的設計生產能力,并將無數廉價手機走私,引發了中國擁有上網功能的設備數量激增。一位中國經理人在2009年對《紐約時報》說,“5年前還沒有山寨手機。那時候開發一部手機,需要一間工作室、軟件開發人員、硬件設計員。但如今一個5人規模的公司就能做到。”
在征服中國市場后,看到走私山寨機利潤可觀,印度電信公司通過賄賂政府官員,斥資400億美元將其入手。此事引發了政府信用危機。而一旦印度政府垮臺,山寨機就不得不再去費力尋找新市場。但對于中東來說,山寨機也許能促成阿拉伯之春行動。
山寨版諾基亞(Nckias)和黑莓(Blockberrys)
山寨機都是由聯發科技的芯片和一些深圳元件生產商聯合打造。聯發科技的工程師專注于軟件功能的擴展,除了有基本的語音、變焦鏡頭和可做手電筒用的 LED燈,他們還增加了觸屏識別和即時聊天功能。不久,山寨版諾基亞(Nckias)和黑莓(Blockberrys)就席卷了深圳和上海的電子產品市場。
因為規模不大,山寨廠家一般會先生產千余部手機投放到當地市場,來測試市場反應,倘若有利可圖他們就會批量生產。而像諾基亞這樣被山寨的廠商,只能一邊加大研發力度,一邊聲討這樣的侵權行為。,原定9至12月的開發周期因此打亂,被壓縮為三個月。現在那些正規廠家迫于山寨生產商的競爭壓力,不得不加速創新。
電子市場調研公司iSuppli預計,今年中國的灰色市場手機貨運會升至兩億五千五百萬,比去年增長12%。波士頓咨詢公司的一份報告稱,中國移動網絡用戶增長了三倍多,從2007年的5千萬猛增至2009年的一億八千萬,其中大部分為山寨機用戶。中國的年輕人總是伴著山寨手機上和網友們的QQ消息入眠。
印度的寬帶丑聞
聯發科技芯片手機的重大弊端在于,因為技術難度大,目前尚不能支持3G。繼iPhone 和Android的智能手機在中國上市后,山寨制造商們開始搜尋那些對技術先進性要求不高的客戶,試圖以此維持山寨機的生產。
印度個人電腦尚未普及,且寬帶上網費用高昂,這兩方面與中國很相似,自然就成為山寨機的目標市場。波士頓咨詢公司稱,09年起山寨機開始大量涌入印度市場,它們功能齊全卻比正品手機便宜許多。這些手機的大量涌入引發了巴蒂電信與信實集團間激烈的價格戰,通訊成本降至每分鐘0.006美元,雙方每月新增用戶數量達2千萬。
他們之間展開如此惡性價格競爭,也許跟印度移動通訊的特殊運營方式有關。印度于2008年將其國內移動頻段經營權出售。其中最主要的一條競賣變更條款明確規定,根據先來先得的原則,只要有一份完整的合同和三億五千五百五現金,任何人都可以獲得其運營權。于是各路競標者競相涌入拍賣廳,以最快的速度沖向辦理人員——這本是個很簡單的事情,運營執照的各項凈花費總計27億,但據一位競買者稱,而有人直接扔下39億。
隨后有了針對此事的調查,并有了對前通訊部長、其他兩位官員及電訊部的主管們的起訴。起訴罪名包括:陰謀罪、偽造罪和欺詐罪。《紐約時報》將此次事件成為印度版的“茶壺山聞事件”。
阿拉伯之春
如今山寨產品以沖出中國,甚至印度。在聯發科技去年售出的2350萬山寨機中,有140萬運往海外。目前已占領了加納市場的半壁江山,由政府資金支持的阿聯酋報紙“The National”曾在去年秋天發出警告: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的山寨制造者正盯上了海灣地區的市場。泛指海灣合作委員會及其成員國,包括阿聯酋、卡塔爾、科威特、沙特、阿曼及巴林島等地。
幾個月之后,成員國中有半數卷入阿拉伯之春的暴動中。盡管并沒有誰將山寨機的出現和隨后出現的反抗活動聯系起來,該報指出卻“這些廉價克隆品不僅滲透進印度市場,并且開始出現在洛杉磯街頭,并有意進軍中東市場。在開羅這樣的城市,及阿聯酋有大量潛在高端用戶。
雖然不支持Facebook 和 Twitter,但聯發科技的手機目前擁有一些可揭發政府鎮壓行動的功能——攝影、Skype網絡電話、和藍牙。這些都能在穿過國家防火墻,分享政府惡行視頻時派得上用場。這樣一部手機僅需5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