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種子”遍布銀河系 外星人或起源于地球
生命通過彗星或者隕石的形式在宇宙空間中傳播
騰訊科技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道,從目前天體生物學關于地球生命起源的角度看,上個世紀70年代英國物理學家認為地球生命的誕生形式是由彗星或者小天體將生命的種子傳播到地球上的觀點存在虛構的成分,即“有生源說”。該理論設想了許多種方式,將宇宙的具有生命的種子被彗星或者流星從一個星球傳遞到另一個星球。而部分科學家認為,宇宙中各種致命的射線足以將這些生命致死。
之所以提出了這樣的理論,是由于科學家正在努力解釋地球上的生命到底是如何產生的。現在,我們可以通過研究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比如火星,來了解生命的誕生之源以及是以何種方式存在的。在研究火星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將地球上所熟悉的生命模式來套用火星生命的存在方式,比如陸生的生命等等,科學家形象地將其稱為“地球模式”。然而最近,科學家一直緊盯著其他星球上的生命發現研究,探索在另一個世界中的生命之源,而如果以“地球模式”的眼光來看待另一個星球上的生命,那會不會帶著鮮明的地球味道呢。
今天,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UNAM)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稱,地球模式對太陽系內的行星而言,作用效果并不是很大,但是其可以傳播至很遠的宇宙空間。簡而言之,其中的一個有生源的假說認為:當一個龐大的天體,比如隕石,撞擊到地球表面的時候,由于巨大的沖擊力造成的強烈的能量釋放,就可能將地殼上的物質炸飛,這些物質獲得能量后,少部分會達到第一宇宙速度,逃逸出地球的引力束縛,是其進入太空。
而對于質量較小的行星,那明顯就具有較小的逃逸速度,所以只需要更少的能量就能進入宇宙空間。因此,根據這個邏輯,火星的質量比地球要小,所以逃逸速度也較小,在火星表面只需要相對較少的能量就可以飛出火星的引力范圍。
同時,這也是為什么在地球周圍存在的空間碎片會比火星軌道附近的碎片要來得少。事實上,根據目前的研究發現,我們已經知道了火星上有脫離的引力的碎片飛至地球。從這一點出發,我們是否可以認為,在火星上也可以找到來自地球的巖石碎片,雖然這些碎片隕石只是很小的數量。這也是美國宇航局火星車登陸火星之后進行的任務之一,只是目前尚未找到。
因此,如果火星上找打了從地球逃逸出去的碎皮,那這些材料同樣也會向太陽系中的其他地方傳播。而這些逃離的碎片上搭載了生命,那就可能將地球生命的種子傳播到其他星球上。關于這個問題的討論,不僅在過去是個熱點,在未來的相當長的時間內也是一個爭議性的課題。但是,即使地球上攜帶微生物樣本的碎片脫離引力,逃逸到宇宙空間中,那它又會走多遠呢?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研究人員毛雷耶斯-魯伊斯與他的研究小組通過模擬,顯示了從地球表面逃逸的碎片所具有的最大數量。而我們一度認為地球引力能使得碎片很難進入宇宙空間是值得懷疑的。研究人員分析了1.0242萬個碎片顆粒,它們都是從地球逃逸出去的,而最終達到火星表面的數量比原先估計值大兩個數量級。這一個發現對我們傳統意義上的認知是非常有作用的,意味著地球上的微生物(不論是活體還是無生命)都可能存在于火星表面。
其次,當地球受到更大質量的隕石撞擊時,釋放出更大的能量,在這個條件下,測試顆粒就具有更高的逃逸速度,模擬結果顯示這些顆粒足以飛至更遙遠的木星。而這個模擬結果同時也透露出一些誘人的跡象:木星的一顆衛星,即木衛二歐羅巴是少數幾個被天體生物學家認為具備生命潛質的天體,如果從地球上逃逸而出的碎片攜帶了微生物樣本,在經過漫長的空間旅行之后被木星的引力所捕獲,接著墜落到木衛二的表面上,這就是說,如果木衛二上出現了生命跡象,那地球應該是最大的懷疑對象。
于此同時,木衛二歐羅巴的表面具有厚厚的冰外殼,冰封的外殼下面是一片液態海洋,這是因為木衛二雖然表面具有極低的溫度,比如赤道地區能達到零下160多度, 更不用說是兩級地區了,但是木衛二的潮汐力產生的熱能可以使冰封的外殼之下的冰呈現出液態,這就意味著木衛二雖然看似不具有生命條件,而卻蘊藏著冰下海洋,足以使這些存于冰殼之下的海洋生物得以生存。
隨著逐漸意識到地球碎片的傳播能力,墨西哥的研究人員從時間上入手,模擬了3萬年的時間跨度上,研究這些逃逸碎片能到達宇宙的何處。而之所以將時間點設置在3萬年,這是因為在理論上,科學家認為地球細菌能在空間中休眠狀態能生存的最長時間。結果顯示,這些逃逸碎片果然在這一時間跨度上到達了木衛二歐羅巴。這并不是說,地球飛到木衛二需要花上3萬年的時間,而是這些逃逸碎片不可能沿著直線直接抵達木衛二,會在宇宙空間中流蕩,當恰好進入木星引力范圍之內,且被木衛二所捕獲。
然而,最令人深思的一項研究結果是,這些逃逸出的碎片大部分都在無序的引力作用混亂中被踢出了太陽系。因此,如果從地球上逃逸的碎片,在宇宙空間中保持了數百萬年,并且攜帶了微生物樣本,由于寒冷的宇宙空間將碎片冰封了起來,以這種小概率行為“潛逃”出太陽系。這不僅意味著太陽系內的生命形式可能源于地球,而且其他恒星系統上的生命也可能受到地球的影響,而他們星球上演化出的生命形式,也應該具有“地球模式”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