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方公開“獵鷹”20倍音速極速飛行視頻
“獵鷹”高超音速飛行器(HTV-2)的模擬圖像
騰訊科技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軍方人員在幾天前(8月25日)最新公布了一個視頻,是關于前不久(8月11日)試飛的“獵鷹”高超音速飛行器(HTV-2)高速滑過海洋上空的視頻。該視頻由位于太平洋試飛海域的跟蹤測控船只拍攝,畫面中明顯可以可以看出該視頻并不是由艦載專用可見光等波段的跟蹤設備拍攝,而是由測控船只上的人員用手持攝像機錄制。
從“獵鷹”高超音速飛行器(HTV-2)的飛行路徑上看,視頻時間軌前段出現的畫面顯示,獵鷹飛行器正在重返大氣層,以極高的速度一閃而過,最后,“獵鷹”高超音速飛行器拖著炙熱的火焰濺落到太平洋試驗海域。這也是有史以來在大氣層中飛得最快的飛機。
“獵鷹”飛行器在8月11日由加利福利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后,隨即出現異常,最后在控制人員的引導下,墜落到海洋上,盡管試驗后半段的結局不盡如人意,但是根據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的研究人員認為:在全程監控飛行中,該無人飛行器達到了20馬赫的速度,即每小時13000英里,并且在測控人員的控制下飛行了數分鐘。
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獵鷹”高超音速無人飛行器的研究小組在整個過程中收集到了寶貴且豐富的飛行數據,但是,DARPA的獵鷹項目試飛主任里賈納杜根(Regina Dugan)認為,雖然收集到了數據,但是拍攝這個視頻卻顯得特別幸運。很明顯,使用手持攝像機鏡頭拍攝這個視頻,并不在試飛流程中。通過視頻的研究,最直觀的感受便是:觀看在大氣層中以20馬赫的速度飛行,有一種發自肺腑的很特別的感覺。畢竟20倍的音速,意味著該飛行器每秒前進將近7公里,而我們知道第一宇宙速度則是每秒7.9公里。
“獵鷹”高超音速無人飛行器則是由火箭進行發射升空,其是位于火箭頭部的一個載荷艙內,當達到預定的高度之后,第三級助推段還將為該飛行器進行加速,并且在重返大氣層時具有極高的速度,可將飛行器表面加熱到相當高的溫度,這個溫度值在3500華氏度,即1927攝氏度。這就是視頻中我們所看到的情景,而且從飛行尾跡上看,火箭發動機特有的脈沖式噴射留下的痕跡依稀可見。此外,HTV-2也是一種先進的武器,被美國軍方稱為常規快速全球打擊計劃的一部分,在其他分系統的聯合部署下,可以對全球范圍內的敵方目標在一小時內進行摧毀。
據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的官員近日宣布,在8月11日的演示性試飛過程中,HTV-2成功與牛頭怪4型運載火箭(Minotaur IV)分離,而且,進一步的數據分析表面,分離時火箭的速度和方向都按預定的程序執行,釋放點的位置也很符合預期。整個試飛過程都按原計劃精確地進行,也是很不容易的。而美國空軍參與該試飛項目的少?死锼故鏍柎模–hris Schulz),其也是HTV-2的項目主管,同時認為:則形象地將牛頭怪4型運載火箭以精確的拋物線飛行軌跡抵達預定的分離點比喻成位于加利福利亞海岸到夏威夷之間的超級三分球。
而目前,關于本次試飛的大量數據仍在進行分析,在整個飛行測試過程中,有超過20個不同的分系統進行各種監控,包括大氣、地基測控站、海洋以及衛星監控的各路監控遙測系統都參與整個試飛過程,產生的大量數據正在被航空專家們所分析。并且,現在已經取得了一些初步的令航空專家們感興趣的發現。根據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的官員透露:初步的評估結果表明,航空工程師在試飛前的預測模型與實際試飛結果的吻合非常地精確,其比較直接的反應是,HTV-2經歷的空氣阻力和熱負荷的極大值。
據“獵鷹”項目試飛主任里賈納杜根(Regina Dugan)介紹:如果這些信息得到最后的確認,且進一步分析其真實性,我們將更好地了解整個系統的能力以及高超音速飛行過程中的空氣動力特征,從這個成就可以看出,在今后的試飛計劃中,后續高超音速飛行器不僅能以極高的精度進行飛行,還能飛得更遠。而8月11日的試飛則是HTV-2項目的第二次演示性飛行。第一次試飛于2010年的4月份完成,整個飛行過程持續的9分鐘,同樣也是在飛行過程中監測到了異常,并最終墜入太平洋的預定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