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披露紅酒抗衰老論文造假
核心提示:紅酒確實存在多種抗氧化物質,如白藜蘆醇、花青素、槲皮酮、兒茶酚等,這都屬于多酚類抗氧化物質。但人體是不能直接吸收多酚類抗氧化物質的。紅酒的養顏抗氧化功效,在大洋彼岸興起,又在彼端遭到質疑:相關論文造假,涉及酒商利益,紅酒也許沒那么神奇。
這段時間正是年終聚會的高峰,在這么歡慶重要的場合,酒,自然不可缺少。如果做個統計,問,酒對身體有什么好處?相信絕大多數的人會回答,有害無益。但如果換種問法,紅酒對人體有什么好處?相信大多數人的會說出一大串好來:紅酒能抗衰老;能軟化血管,對心血管病人有好處;能美容;能減肥……
確實,目前在許多人的心里,紅酒似乎已經不能算是一種酒,更像是一種養生保健品。
然而,正當我們在酒桌上灌下一瓶瓶紅酒的時候,大洋彼岸的美國,正在掀起一場針對紅酒養生的質疑。美國紐約時報等披露說,“紅酒抗衰老”學說的頂尖研究者,其學術論文多處造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也報道說,許多紅酒研究結論被打上問號,紅酒對健康的益處也許只是酒商們的一廂情愿。
那么喝紅酒對人體到底有沒有好處?我國的心血管病研究專家又是怎么看待這場爭論的?
一期電視節目讓紅酒養生的說法風靡全球
國人對于紅酒的最早認識,多半來自于唐朝著名邊塞詩人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睆脑娭幸部梢钥闯觯斈旰燃t酒,也只是用來盡興,并不是養生。
紅酒養生的說法來源于國外。
1992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在《60分鐘時事》欄目中,播出一期電視節目《法蘭西之謎》,他們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完成的“心血管疾病發生趨勢監測計劃”研究報告,將法國人最愛吃高脂肪食物,但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卻全球最低,歸結為法國人愛喝葡萄酒。
“喝紅酒能減少心血管病”,這期節目傳遞出的概念,不斷膨脹,美國的葡萄酒消費迅速增長,年銷量從1991年的1.25億箱,增加到2006年的2.831億箱,大約相當于平均每人一年內喝掉了1箱(12瓶)。
另外,法國里昂一項與心臟病膳食相關的研究結果也說,與美國心臟病協會標準膳食組相比,地中海式飲食區域的心血管病死亡率要低76%。當然,整體飲食結構的合理,是法國人心血管病死亡率低的前提,但大家都猜測其中紅葡萄酒功不可沒。
紅酒中的白藜蘆醇 2006年首次“發現”可使哺乳動物增壽
不過在2006年之前,喝紅酒對人體有益的說法,更多的只是一種猜測或推測,并無研究實證。
2006年11月1日,美國《自然》雜志報道了一篇學術論文,說哈佛大學醫學院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研究小組發現,紅酒中的白藜蘆醇,能激活細胞中的長壽蛋白(sirtuins),促進其活性和再生,從而增長了實驗鼠的壽命。
研究者將121只1歲大的老鼠分成三組。第一組食用正常食物,第二組吃高卡路里的食物,第三組在攝取高卡路里食物的同時,每天攝入規定量的白藜蘆醇。6個月后,所有吃高卡路里食物的小鼠都長胖了。但是一年之后,第三組服用白藜蘆醇的小鼠,比第二組小鼠要健康很多——顯示,白藜蘆醇似乎幫助這些老鼠預防了糖尿病、心臟病、肝損傷等疾病,還減少了30%的死亡率。
研究小組負責人、哈佛大學醫學院的David Sinclair教授和其他27位研究人員因此稱,白藜蘆醇可降低因攝取高脂肪、高卡路里食物給人體帶來的副作用,比如肥胖癥,以及肥胖并發的心臟病、糖尿病的發病幾率。
白藜蘆醇存在于葡萄皮、花生、桑葚等72種植物中,在葡萄中的含量是最高的。它是葡萄藤為了抵御霉菌入侵,而產生的一種植物抗毒素。
吃葡萄肉吸收不了白藜蘆醇,吃葡萄皮也沒有用,因為白藜蘆醇不溶于水,無法被人體吸收。但它溶于酒精,按傳統方式帶皮釀造的紅酒,葡萄皮里的白藜蘆醇在釀造過程中被逐漸產生的酒精所溶解(由于白葡萄酒多去皮釀造,一般都不含有白藜蘆醇)。
此前,已有研究發現,白藜蘆醇能夠延長酵母、蠕蟲、魚和果蠅的壽命,而發現這種物質對哺乳動物也有“增壽”的作用,這還是首次。
哈佛大學的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后,引起了消費者的極大興趣,據尼爾森市場調研公司的調查,研究報告發布后的4周內,紅酒銷量比往年同期增長8.3%,“漲幅遠遠超過預計!
紅酒廠商們也趁機大肆宣傳,“喝紅酒,抗衰老”之類說法,在全球迅速流傳開來。
這項研究結果也引起了同行的極大關注,美國國內有了更多的小組開始研究紅酒的健康益處,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康涅狄格州立大學心血管研究中心的Dipak K.Das教授。
紅酒頂尖研究者 26篇論文有145處造假
Dipak K. Das教授是心血管專家,近年來因發表了白藜蘆醇可幫助小白鼠預防心臟病、延長其壽命等研究結果,而逐漸知名,被譽為當今美國紅酒研究的頂尖學者之一。
但其光環止于2012年年初。
2012年1月11日,《紐約時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等多家美國媒體曝光稱,康涅狄格州立大學已于當天,對學校心血管中心的Dipak K. Das教授提出控訴,原因是Das教授在11份學術期刊上發表的26篇論文都存在造假行為,這些論文多數都與白藜蘆醇有關。
其實學校對Das教授的調查早在2009年就開始了,當時學校收到了一封匿名舉報信,揭示Das教授論文中的許多數據造假。學校隨之成立了專門的審查委員會,最終上交了60頁的調查報告,列舉了Das教授論文中的145處捏造和歪曲的數據。
在噤聲了近一個星期后,昨天,Das教授對外辯解,說自己的研究本沒有問題,是研究小組里有人故意陷害他,偷偷進入他的電腦,篡改了數據。
但他的這一辯解,并沒有獲得學校及外界的認可。
華盛頓生命科學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主任、長壽專家Alex Schauss教授是Das教授論文造假官方調查組的成員,他并不相信Das的說法:“Das的解釋前后矛盾,如果他真知道團隊內有人要陷害自己,之前怎么不采取行動?只是最讓我不解的是,Das教授是圈內頂尖的紅酒及白藜蘆醇專家,在大學內任期很長,何必冒這么大的風險來做假報告?”
事情現在顯得有些撲朔迷離,Schauss教授稱調查還需時日,而康涅狄格州立大學則已準備將Das解雇。
與紅酒廠商有利益互動 論文才造假?
不過《紐約時報》給了調查組另一個提示——這次案件更大的意義在于揭示了一個關于研究經費的疑點。
《紐約時報》說,美國現在的學術研究經費非常緊張,但就在許多主持高質量研究的高資格研究者們,正不斷抱怨難以申領到聯邦撥款時,Das教授卻總能輕松得到大筆資金。
《紐約時報》更稱,許多酒類工業與許多學術研究中心之間存在著經濟關系,他們為這些學術中心提供研究、學生培訓的費用,并對其研究結果進行推廣。
Das教授所在的康涅狄格州立大學已表示,會于近日將聯邦政府新撥的兩筆共計89萬美元的研究經費如數退還。但對于Das教授是否與紅酒商之間存在利益互動,目前還沒有調查結果。
最先發表“紅酒增壽論”的哈佛專家:堅稱自己的研究沒問題
這次論文造假曝光會不會對紅酒健康益處研究領域產生沖擊?
據國外媒體報道說,其他研究者們仍然表示信心滿滿。
最先發表“紅酒增壽”研究報告的哈佛醫學院的David Sinclair教授率先表態:“我不認為這次事件會對我們的研究產生什么重大的影響,這是他的個人事件。而且,雖然他的研究中有假數據,但我們仍有大量實驗材料可證明白藜蘆醇能幫助白鼠預防大量疾病,像2型糖尿病、神經退化性疾病、脂肪肝等,這些毋庸置疑!
不過與2006年不同,這次,公眾似乎并不再一味相信紅酒專家的說法。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總結說:“伴隨康涅狄格州立大學一位頂尖紅酒研究者在論文中造假145次被曝光后,許多紅酒研究結論都被打上問號。也許紅酒對健康的益處只是酒商們的一廂情愿?”
浙江省心血管診治重點實驗室主任、浙二院長王建安:
紅酒增壽研究結論不足信
國內心血管病專家對國外的這場紅酒爭論怎么看?
浙江省心血管診治重點實驗室主任、浙醫二院院長王建安說,我們國內在紅酒對心血管疾病的益處方面只做過一些小樣本的研究,設計不太嚴謹,結果說明不了問題,而目前國內主流的研究者也幾乎沒涉獵。
至于哈佛大學Sinclair教授堅持的紅酒在老鼠實驗中成功的疾病預防作用,王院長認為這還不足以將這些功效推導到人類:“要證明對人類確實有效,一般要走三個實驗步驟:小白鼠、大動物和人。許多小白鼠實驗成功的藥物對人體都是根本沒用的。”
迄今為止的紅酒增壽實驗都是存在爭議的:
第一,實驗用的小鼠數量太少,樣本不夠大,存在偶然性可能;
第二,實驗用的小鼠是在開始吃高卡路里食物的同時服用白藜蘆醇的,等價要求的話,應用到人類也只適用于同樣飲食習慣的人,而且要盡早開始,按照現在兒童期就開始攝入高卡路里食物的大趨勢來看,青中年開始再喝葡萄酒可能已經沒有效果;
第三,白鼠的實驗不能直接類推到人,人類臨床實驗結果出來之前,一切都是猜測。
第四,實驗中白鼠喂飼的白藜蘆醇劑量非常大,平均每公斤體重24微克,而紅酒中白藜蘆醇的含量約為每公升1.5到3微克,也就是說,一個68kg的成年人每天需要喝750到1500瓶紅酒才能達到這樣的劑量水平,這不僅不現實,而且顯然弊大于利。
本來不喝的不要去喝 已經在喝的也盡量少喝
浙一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鄭良榮說,目前國內國外的心血管學術領域都沒有關于紅酒益處的確切論點,只有美國AHA(美國心臟協會)曾建議,少量飲酒對心腦血管有益。
“但是,美國心臟協會只是說少量飲酒,并沒有說飲紅酒,現在學術界對于紅酒與其他酒類之間有無差異仍存在較大爭議!编嵵魅握f,確實一些葡萄酒消耗量大的國家,較之其他酒類消耗量大的國家,心血管疾病發生率要低許多,這是許多人力捧紅酒的出發點。但除酒以外,飲食和生活方式等也有相當大差異,所以紅酒有益的論據是不足的。
“從醫生的角度來講,我們要確認或推薦一種成分對人類具備某種功效,那它得先經歷5年人體臨床實驗的驗證,但現在我們還沒有看到相關的人體驗證,因此我個人不建議喝紅酒來預防心血管疾病。酒,還是要少喝。”
浙醫二院院長王建安也說,“我基本不認可紅酒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作用。我自己是不怎么喝紅酒的,沒有應酬的時候基本不喝!
王建安說,即使最后證實紅酒對減輕心血管疾病有幫助,也沒必要通過飲酒來預防心血管疾病,畢竟同時會損傷肝!拔业慕ㄗh始終如一,要健康長壽就戒煙戒酒,本來就不喝的不要去喝紅酒了,已經在喝的也盡量少喝!
紅酒養顏靠不靠譜?
紅酒養顏也是一種非常流行的說法,靠不靠譜?
“國內還沒有相關的研究!焙贾菔兄嗅t院皮膚科主任陶承軍說,“皮膚方面的研究與心血管科不同,許多都難以量化,特別是養顏美容方面的,很多市面上流傳的養顏作用都是商家的概念化炒作,即使做過實驗也不太靠譜,不是嚴謹的多中心雙盲對照實驗!
陶主任說,紅酒中確實存在多種抗氧化物質,如白藜蘆醇、花青素、槲皮酮、兒茶酚等,這都屬于多酚類抗氧化物質。但人體是不能直接吸收多酚類抗氧化物質的,而要先在體內轉化,所以我們一般稱多酚類物質的抗氧化作用是間接的。
“如果要說美容,還不如找作用更直接的,像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卜素和SOD等,都具有直接抗氧化作用。我個人建議,與其寄希望于紅酒美容,還不如多喝水、多吃新鮮水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