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離”凱里“賣花女”
- 在線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聞熱線:8222000 投稿QQ:449315
- 時間:2008-4-19 來源:黔東南信息港 點擊:
“零距離”社會邊緣人群專題之一:
凱里“賣花女”
姜秀波 / 文
手捧一束鮮花,奔走在大街小巷,穿梭在酒肆茶樓。賣花女,一個人們陌生又熟悉的名詞。“先生,買支花吧!”每天面對不同的臉孔不同的人,一句話得重復數百次甚至上千次。誰能知道她們的辛酸況味?
手捧美麗,丈量城市。“生活”兩個字在她們身上詮釋成了一種無奈和艱難。
“賣花女”也是城市的一道風景
人們無法忘記,在凱里,曾經有這樣一個賣花女,她一直在用笑容美麗這座城市。她的笑容是那么的美麗和甜蜜,以至于你無法從她的臉上讀出一點生活的艱難和無奈!
瓊(化名)來自貴州銅仁,與家人租住在凱里龍溪巷。
每天深夜一、兩點才回家睡覺,第二天中午起床吃中飯后又睡一會兒,醒來后洗洗衣服,下午5點準時步行到花店買花,然后開始滿街兜售,一直到深夜。
也許是她的笑容總能打動一些人,她的銷售業績總比其他賣花女好些。她平均一天能賣110多支鮮花,多的時候能賣120多支。“一天能賺七、八十元,但腳疼得厲害,跑幾天就要休息一天,遇到雨雪天氣,就只能在家休息了”
每一天,她都在凱里的大街小巷、酒肆茶樓穿梭奔走。
每一天,她都笑臉面對不同的人。
“賣花女” 在淺薄和丑陋之間兜售美麗
春夏之交,凱里幾個夜市一片喧鬧。
推杯換盞,酒酣耳熱之余,人們高談闊論。淺薄與丑陋在這里被剝離得淋漓盡致。穿行其間的賣花女成了人們調笑嬉鬧的對象。
也許,這就是賣花的代價!
“賣花其實很累!”一位賣花女說出了自己的心聲。面對各色人等,除了學會麻木和迎合,還能怎樣?汪(化名)清楚地記得,一次,一個喝醉酒的男人把一杯酒潑在她身上,大叫“你給我滾”,汪的眼淚只能往肚里流。
哭了一夜,第二天還得去賣花,為了生活啊!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只是一個“賣花女”
在凱里做生意的朋友李先生掏出10元錢買下5支花后,我們與賣花女攀談起來。
24歲的貞(化名)來自劍河。 2007年在凱里一所大學畢業后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親戚家開有家花店,于是她從07年6月開始賣花。
“賣花女也有尊嚴!”長得文文靜靜,戴著副眼鏡的貞談到賣花感受時激動地說。“有時候我們賣花,一些人喝醉酒了,總喜歡對我們動手動腳。”有一次,一個看樣子很有錢的人色迷迷地對她說“小姐,跟我走,今后不用賣花了”,遭到她斷然拒絕。
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賣花女怎么啦?
幼年“賣花女” 你的背后有多少故事?
在夜市,時常可以看見一些五、六歲的賣花小姑娘。
如果說成年賣花女把賣花當成一種職業,那么賣花小姑娘是真正最可悲的。暗訪中發現,這些小女孩大多有人在操縱她們賣花,除了得到填飽肚皮的待遇外,所得收入,盡入別人囊中。
她們成了一種工具。
為了賣花,這些可憐的小姑娘在大人的“調教”下與客人死纏爛打,遭遇多少呵斥和白眼。
在她們眼里,除了麻木,看不到一點希望。
記者手記
對自己,對人生,對未來,她們一臉茫然。
你需要美麗嗎?那么,請你掏出2元錢吧!2元錢對你也許算不了什么,但對賣花女來說,卻是一種收獲。
也許,在“新新人類”眼里的“情調”一詞,對賣花女來說是陌生的!謀生的艱難,很容易讓人淡忘情調。
也許,她們兜售的不只是鮮花,不只是美麗,還有希望,對生活的希望。
每天多賣幾束花,把生活過得盈實些。
賣花女,生活在鮮花中,你們快樂和幸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