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里市:栽下“梧桐樹” 引來“金鳳凰”
本港訊 (記者 周亮) 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凱里市把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作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要途徑來抓,緊緊依托政策、服務、區位、資源等優勢,積極營造“引得進、留得住、銷得快、富得了”的招商引資環境。今年第一季度,先后洽談招商項目15個,到位資金2500萬元。
以優惠政策為依托,讓資金“引得進”。在政策上堅持“多促進、少限制;多服務、少干預;多給予、少索取”的“三多三少”原則,在資金、貸款、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一是以會招商。分赴廣東佛山、深圳、東莞、珠海等地,與客商進行項目洽談,對接一批大項目,掌握一批有意向產業轉移的信息。組織參加“中博會”、“珠洽會”、“港交會”、“滬洽周”等活動,搭建廣闊的招商引資平臺。二是以商招商。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高度重視以商招商的“乘法”效應。針對在該市較多的湖南、福建、浙江等地客商,支持組織商會,鼓勵他們發揮示范作用,形成“引進一個、建好一個、帶來一批”的良性循環格局。三是借扶招商。以大連、青島、深圳、寧波對口幫扶凱里市為契機,積極推介項目,引進項目資金。
以優質服務為依托,讓企業“留得住”。 一是構建招商“綠色通道”。建立市行政服務中心和便民服務中心,實行“一門式”辦公、“一站式”服務,“保姆式”幫助。如:凱里市委、市政府積極為森泰建材有限責任公司現場辦公、上門服務,通過心貼心地溝通、幫助,疏通了該企業在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二是建立項目工作鏈條。確立“領導隨著項目走、部門圍著項目轉、干部跟著項目干”的項目建設新策略。建立縣級領導分包重點招商項目制度,實行招商全過程管理,形成了結交朋友、洽談項目、簽訂合同、開工建設、后期服務等一個完整的工作鏈條,確保招商項目成功落地。三是打造“筑巢引鳳”平臺。興建爐山循環經濟工業區,組織專管隊伍,常駐項目建設和企業生產一線,幫助企業解決好用電、用地、用工、用水及證照辦理等問題,投資1.7億元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入住的企業提供優良環境。
以優勢區位為依托,讓產品“銷得快”。以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為依托,以株六鐵路復線,貴新、凱麻、凱玉高速公路為骨架,以國道、省道干線為動脈的現代交通網絡體系,抓住滬昆鐵路、廈蓉高速公路、貴廣快速鐵路、凱里─黃平─余慶高速公路和黃平機場改擴建工程建設機遇,積極打通物流通道。
以優良資源為依托,讓商家“富得了”。立足煤、鐵、鉛、鋅、重晶石、鋁土礦、石英砂等礦藏資源,狠抓項目開發,根據市場需求,充分考慮投資熱點,精心篩選了涉及水能、礦產、旅游、農副產品加工等領域48個重點產業項目對外進行招商引資,建立項目庫,利用媒體、網絡及國際國內重大招商活動進行宣傳,吸引外來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