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里市黨建工作凸現“五推五新”
據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消息 2010年以來,在市委的正確領導和州委組織部的有力指導下,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黨建工作堅持高舉旗幟、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突出主題、緊扣主線的思路,以創先爭優活動為抓手,推陳出新,狠抓黨的建設工作,全市黨建工作亮點突出,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大力推行“雙公開、四評議、四等次”主題實踐活動,促使黨員面貌新。為進一步搞好黨員管理工作,不斷激發黨員干部的工作熱情,市委制定下發了《關于在創先爭優活動中開展“雙公開、四評議、四等次”主題實踐活動實施方案》,在全市全面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雙公開:即通過制定“共產黨員崗位卡”、“共產黨員承諾服務卡”雙卡,公開每一名黨員的崗位職責和承諾服務內容。四評議:即通過“黨員自評、群眾評議、組織評議、部門評議”的方式對黨員進行評議,接受黨員干部群眾的監督。四等次:即根據黨員的日常工作表現及承諾服務事項完成情況對黨員進行最滿意、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四個等次評議。自活動開展以來,全市共有541個黨組織和10722名黨員參加到活動中,共設立共產黨員崗位卡6212張,承諾實事萬余件,已為群眾辦理實事5000余件。年終全市共有7212名黨員參加“四評議、四等次”活動,共評出優秀共產黨員129名,評出不合格黨員14名。同時,通過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全市共建立黨員志愿服務隊62支,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2127人次,協調各類幫扶資金1359.09萬元,捐款捐物折合現金83萬元,創先爭優活動凸顯了黨員的新面貌和先進性。
大力推行“組管委”工作,推進基層黨組織設置新。在認真總結龍場鎮石龍寨“組管委”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凱里市實際,在全市農村基層黨組織和村組中全力開展黨小組設置和“組管委”建設工作。在條件成熟的村,大力開展“村建總支,組建支部”工作。截止2011年3月中旬,全市共完成818個黨小組的設置和129個“組管委”建設工作,有4個村設立總支,有13個村民小組設立了支部,全市共成立生姜種植等協會黨支部5個,其余村組全部設立了黨小組。目前,全市農村黨小組設置和“組管委”建設初具規模,農村社會民主政治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大力推行村級績效管理機制,確保村干工作和精神面貌新。為進一步調動村干工作的積極性,2010年出臺了《凱里市村級班子及村干部績效考核辦法(試行)》,市財政每年拿出90萬元用于村干部考核獎勵,其中對評為優秀等次的村班子獎勵5000元,對被評為優秀等次的村干部獎勵2000元,對被評為稱職等次的村干部獎勵1200元,基本稱職的每人獎勵600元,極大地調動了村干部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大力推行“五在樓棟”活動,推動社區工作局面新。為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在社區建設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凱里市在城西街道北京西路社區家合花園樓棟黨支部建設試點取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大力推行樓棟黨支部建設工程,及時制定下發了《關于在街道社區開展“樓棟黨支部”建設試點工作方案》,通過樓棟黨支部建設,認真開展“五在樓棟”活動,有效推進社區創先爭優活動開展,基本實現了“五在樓棟”目標,即:黨員活動在樓棟、問題解決在樓棟、鄰里互助在樓棟、環境美化在樓棟、文化娛樂在樓棟。2010年年初以來,全市6個街道共建立“樓棟黨支部”11個。通過開展“五在樓棟”活動,625名小區黨員共開展便民服務251次;調解鄰里糾紛17起;有13名年輕黨員與13戶空巢老人結對開展“一幫一”活動,為老人上門服務87人次;舉辦各種群眾性的樓棟文化娛樂活動10次,演出12場。
大力推行“黨員創業帶富工程”,拓寬群眾收入渠道新。為較好地推動“黨員創業帶富工程”,不斷增加群眾收入,凱里市以基地為抓手,以“一戶一技能”為載體,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大力提升黨員帶領群眾發展致富的能力,進一步實現了使更多群眾富起來的目標。2010年以來全市共協調“黨員創業帶富”項目105個,投入資金1731萬元,創建創業帶富示范村9個,建立示范基地15個,共有921名黨員參與“黨員創業帶富”項目。如灣溪街道平茶村廣大村民在12名共產黨員的帶動下,種植香蔥1000余畝,產量45000公斤/季,有效帶動了全村150戶農民發展致富。大風洞鄉青杠林村共產黨員羅大芝,積極“走出去”招商引資,共吸引了11家企業落戶青杠林村,解決了該村上百人的就業問題。旁海鎮翁省村在黨員的積極推動下,生姜種植規模擴大到350畝、大蒜種植規模擴大到200畝,涌現出30戶單批飼養豬存欄30頭以上、年出欄900頭以上的養殖業大戶,農民實現了增收致富。龍場鎮在“黨員創業帶富”中,形成2500畝蔬菜種植基地、建成8公里蔬菜瓜果長廊和建立了250畝“黨員創業帶富”科技水蜜桃示范基地。通過“黨員創業帶富工程”的實施,進一步促進了全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吳宜煊 歐明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