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琵琶歌 琵琶越彈歌越多
侗族琵琶歌分布于整個南部方言侗族地區,用琵琶(侗語為“嗄貝巴”)伴奏進行演唱的單旋律、單聲部獨唱或對唱歌曲,可分為抒情琵琶歌和敘事琵琶歌兩大類。由于各地琵琶歌使用琵琶型號、定弦的不同,土語的不同,演唱場所的不同和運用嗓音的不同,從而形成許多不同的風格。
洪州琵琶歌流行于貴州省
沒有琵琶就沒有歌
楊昌奇是
除了他通常站在歌隊的中心位置這個原因外,在貴陽看了他的幾次演出后,我發現他不光表情豐富,唱歌很投入,而且手拿琵琶隨樂擺動的姿勢也很到位,舞臺表現力很強。這個在當地被稱為歌師的中年人告訴我:在他生活的
侗鄉的孩子都愛歌,楊昌奇也不例外。他從小就喜歡聽歌,聽到寨子上哪里有琵琶的聲音,哪里有歌聲響,他就跑到哪里坐下。聽別人唱,看別人彈。時間長了,他會的歌也就多了。
楊昌奇說琵琶是愛唱歌的侗族人的最重要的一種樂器。對他們來說,沒有琵琶就沒有歌。琵琶一響就想唱,越彈琵琶越能唱。“你看,我們的琵琶只有三根弦。要用杉樹枝來做琵琶,音色才響,才脆。我們彈琵琶用的是牛角做的彈片。”楊昌奇說,如果天氣回潮的話,其他材質做出來的琵琶彈起來不響。在平架,很多人都會自己做琵琶,如果彈撥的時間長了,琵琶面就會受損,影響了音質音色,那么就要把琵琶面板更換。
洪州平架琵琶歌和其他侗族琵琶歌不同,男女均用假嗓演唱。“不會用假嗓就不能算琵琶歌。”楊昌奇說要學假嗓有一定的難度。“平常人,3個月會彈琵琶調子,要自彈自唱的話,估計要1年多。”關于假嗓的由來,楊昌奇說起流傳的一個故事:一對青年男女相愛,在月堂相會。男彈琵琶女唱歌,情誼綿綿。本嗓談情說愛怕父母聽到,為了不讓家人發現,又不吵醒家里的老人,雙方都用假嗓來唱歌。后來,這種唱法自成風格,傳唱開來。
楊昌奇說平架琵琶歌流傳下來的有古歌、敘事歌、勸事歌、情歌等。其中最為有名的有《晚輩要把老人敬》《丟久不見常相思》等。唱著這些歌,楊昌奇和村里的其他人到了貴陽、到了北京演出。他說,看到有很多人喜歡他們的琵琶歌,感到特別自豪。只要有機會,他們也愿意唱給大家聽。
藝術特征
洪州平架琵琶歌最大的特征是無論男女,全都用假嗓高音演唱,曲調悠揚悅耳,別具風格。它的曲調、歌詞豐富,其種類包括情歌、孝敬老人歌、敘事歌等等。情歌是男女青年在家中或在山坡上彈琵琶對唱的歌,主要是傾吐互相愛慕之情。孝敬老人歌是男女青年在公共場合彈琵琶唱的歌,內容是怎樣孝敬老人,著名的一首歌叫《青年都把老人敬》。敘事歌是年紀大的人在鼓樓里或公共場合演唱的歌,內容大都是敘述民族歷史、重大事件和民間故事。
平架琵琶歌主要是在民間自發組織的興趣愛好組合中互相傳授,父子或親屬之間并不直接傳授。老人教歌,青年唱歌,兒童學歌,這是侗鄉人的傳統習俗。洪州琵琶歌在侗族音樂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侗族琵琶歌中的珍品,是古老民歌的遺產。在琵琶歌中洪州琵琶歌是惟一用假嗓演唱的一個稀有品種,其琵琶制作工藝自成一體,演唱演奏為群眾所喜聞樂聽,并已成為當地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民間記憶
吳朝文(
我從小跟老人家學唱歌,那時候買不到弦,就用釣魚的線來做弦,繃也繃不緊。后來又愛跟著后生小伙去行歌坐月(注:“行歌坐月”就是談情說愛,一般都是農閑季節盛行。很多侗寨有專門的“月堂”,即吊腳樓供年輕人聚會,多數是小伙子到姑娘家去與姑娘對歌交游)。
1981年我去當兵,在云南服役。我用部隊的錄音機悄悄地錄了一首假嗓唱的家鄉琵琶歌,也沒有什么伴奏,放給幾個戰友聽。他們問我唱的是什么歌,像哭一樣。呵呵,他們從來沒聽過這種唱法。這盒磁帶,我一直保留著。
我是1985年退伍回家的。覺得(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唱歌的人少了些。現在又恢復了,小孩子一教就會。30歲———40歲的人基本上全都會。別的村的姑娘來玩,后生彈起琵琶就去了。
吳學良(
我今年38歲了。到過江浙一帶打工,也到過廣東、福建、深圳打工。我不久前在深圳打工時,還把琵琶也帶上了。和一起去打工的同村的伙伴沒事的時候唱唱家鄉的歌。今年回家剛好遇見我們洪州琵琶歌要到安順、貴陽等地演出,我也參加了,演完后再回去打工。
風格種類
由于各地琵琶歌使用的琵琶型號和定弦的不同,土語不同,演唱場所不同,運用嗓音不同,因而形成許多種不同的風格。
1、三寶琵琶歌(又稱車江琵琶歌)是抒情琵琶歌的一種,用中型四弦琵琶伴奏,外加果吉(牛腿琴)協奏,由男子操琴,男奏男唱或男奏女唱,男聲用本嗓,女聲用小嗓,在行歌坐夜的場合演唱,主要流行在以三寶為中心的
2、晚寨琵琶歌(又名四十八寨琵琶歌)既是抒情琵琶歌的一種,也是琵琶彈唱的一種,男聲用三弦或五弦的大中型琵琶伴奏,女聲用三弦或五弦的中小型琵琶伴奏,均為自彈自唱。主要流行在榕、黎兩縣毗連的四十八寨地區和
3、平架琵琶歌(亦稱洪州琵琶歌)是抒情琵琶歌的一種,由男子用三弦小琵琶(形似牛腿琴)伴奏,男彈男唱或男彈女唱,男女聲均用假嗓,別具一格,主要流行在
4、六洞琵琶歌是抒情琵琶歌的一種,用四弦小琵琶伴奏,男彈男唱或男彈女唱,在行歌坐夜的場合演唱,原先男女聲均用假嗓,現在也有改用本嗓的,主要流行在
5、
6、尋江琵琶歌抒情敘事兼具,演唱形式、場所和演唱內容與六洞彈唱相同,主要流行在廣西三江縣、龍勝縣和湖南省通道縣尋江河和渠水流域一帶。
作者:姚曼 趙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