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態(tài)民族風情美不勝收(圖)
“沿著歌聲走貴州”活動掠影
4月23日至4月30日,由省委宣傳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共同舉辦的“沿著歌聲走貴州”活動,邀請中央新聞媒體和中國廣播網(wǎng)、國際在線、新浪、搜狐、網(wǎng)易、騰訊等國內(nèi)知名網(wǎng)站及省內(nèi)主要新聞媒體組成大型采訪團,先后在黎平、從江、榕江、雷山、臺江、貞豐6縣的侗寨、苗鄉(xiāng)、布依村采風。

在黎平縣肇興侗寨,記者們喝攔路酒,欣賞侗族風情“抬官人”,聽侗族大歌和琵琶歌、敘事歌及侗族笛子歌、木葉歌等歌曲,觀看侗族踩堂舞、侗族服飾展示,吃到了侗家長桌飯。在肇興停留期間,肇興禮團鼓樓里集中了20多位寨老正在討論村規(guī)民約,“寨老議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各種鏡頭和錄音機齊刷刷對準了這些寨老。當貴州旅游形象大使、侗族“民族姑娘”吳宇珍一身盛裝出現(xiàn)在鼓樓前時,記者們又是一陣忙碌,爭著和她合影。在肇興,無論侗家人婉轉(zhuǎn)的歌聲,侗族女孩們頭上戴的那朵小花,還是她們手中的那把小花傘,都讓大家十分陶醉。

采風第二站是從江縣銀潭侗寨。銀潭侗寨周圍生長著我國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紅豆杉100多棵,節(jié)日里青年男女常常在紅豆杉樹下蕩秋千、唱歌傳情,因此這個寨子被譽為“相思侗寨”。采風團一行在寨門口下了車,巧遇寨子里的22歲姑娘楊光敏出嫁,24歲新郎吳軍領著20多名盛裝的姑娘小伙從20多公里外的高增鄉(xiāng)高增村趕來接親,被銀潭侗寨的姑娘小伙們攔在寨門口對歌、喝酒。大家都說運氣真好,趕上了這難得一遇的一幕。一名記者說:“如果說肇興是名聲在外的貴婦,那么銀潭就是深閨里的處子。銀潭太美了,令人終身難忘。”
采風團又來到岜沙。這個寨子離從江縣城不過幾公里,但并沒有被現(xiàn)代文明湮沒。縣城周圍很多村寨的人已一改過去古老的傳承,男人們穿起了西裝,女人們穿起了吊帶裙,變得時髦起來,而岜沙人,依然身背長槍,依然赳赳武夫打扮,依然沿襲著古老的樹葬,以極強的生命力“抵制”著現(xiàn)代文明的沖擊。導游介紹后,聽者難以置信。
采風團一行還去了榕江縣的大利侗寨和三寶侗寨。在大利侗寨,大家看到的是另外一番侗族風情:在一株株巨大粗壯的楠木和榕樹間,是幢幢木樓,一條叫紫河的小溪穿寨而過,遠遠看去,這個侗寨猶如一幅天然的寫意畫。一名記者發(fā)出感慨:“人的一生能有一次來這樣的侗寨里采風的機會,真是一種幸福。侗寨太美了,簡直就是世外桃源。”而三寶侗寨除了擁有與大利侗寨相同的建筑外,還擁有很多美麗傳說,現(xiàn)在還保留著“薩馬節(jié)”、“吃新節(jié)”等節(jié)日大典。
從榕江縣城去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可苦了采風團的記者們,由于在雨中連續(xù)6個小時的行車,彎多路遠,很多人在車上嘔吐了。然而,疲憊的身心經(jīng)西江苗寨的美麗與恢宏氣勢一刺激,所有人都恢復了精神。苗疆綿延千里,村寨無計其數(shù),但沒有任何一個寨子像西江這樣聚居了1000多戶人家,人口逾6000人,成為名副其實的“千戶寨苗”,成為中國甚至世界最大的苗寨。在西江,記者們再發(fā)感嘆:“如果說岜沙的苗族為大家采風活動開了一扇了解苗族文化的窗口,那么西江的苗族則打開了一扇大門。西江太美了”。
在黔東南州采風的最后一站臺江縣,大家看到了反排木鼓舞,聽到了多聲部情歌,還吃到了施洞的“姊妹飯”,最后一次感受到了黔東南苗鄉(xiāng)別樣的風情。同行的貴陽熠動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導演何熠說,幾天的考察,她對苗族文化和侗族文化有了深切的了解和體會,使她產(chǎn)生了很多創(chuàng)作靈感,她將把苗鄉(xiāng)侗寨的一些傳說、故事、生活習慣、房屋建筑和動物用動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采風團最后前往貞豐縣探訪布依風情。一場充滿原始布依風情的婚禮讓大家再一次開了眼界,記者們在這場婚禮中聽到了八音古樂。他們這樣評價八音古樂:“從來沒聽過這么美妙的音樂,它像交響樂一樣,那么多人在使用不同的樂器演奏著同樣的旋律。”
在結(jié)束為期8天的采風活動后,幾乎所有外籍專家和記者們都異口同聲地表達了自己的心聲:這是一次真正的原生態(tài)之旅,此次貴州之行,感覺貴州真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地方,我們還會再回來。有一位專家說,他退休后想到貴州來定居養(yǎng)老。(本報記者 曠光彪 沈仕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