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辦好這個“民心工程”
嘉賓:吳春省水利廳飲水安全處處長
記者:工程性缺水和季節性缺水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有何影響?
嘉賓:由于種種原因,我省工程性缺水和季節性缺水非常嚴重,造成農村人畜飲水困難和飲水不安全問題十分突出,是影響我省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重大社會問題。“九五”、“十五”期間,在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全省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我省已累計解決了1075萬人的飲水困難,基本解決了我省農村群眾有水喝的問題,實現了第一步跨越。
記者:“解渴”之后面臨的挑戰是什么?
嘉賓:“解渴”之后,是考慮如何提高飲水安全保障。目前我省農村供水方式落后,受條件制約,部分地區農村居民飲用水不夠潔凈,有的地方飲水還含有害元素,局部地區飲用水仍然嚴重不足。
記者:目前政府在保障飲水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嘉賓:2005~2009年,國家和省共安排了329762.91萬元資金,計劃解決770.7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不安全問題。截止到目前,全省累計完成投資201362萬元,修建了5100多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了525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改變了山區群眾的生存、生活環境,促進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記者: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體現在哪些方面?
嘉賓:經濟效益,我給你算個賬。第一,民工勞務費支出占總投資的4%左右,受益區群眾通過參與人飲安全工程建設可直接增收0.71億元;第二,每年可節約2583萬個勞動力,按每個勞動力30元計算,每年可促進農民間接增收7.75億元;第三,喝上干凈水少生病,按每人每年減少醫藥費20元計算,每年減少醫藥費開支0.93億元。三項合計就是9.39億元。
社會效益,我舉個例子。黎平縣孟彥鎮芒嶺村1860人過去一直靠到4公里外的地方擔水,并且水質差,一到夏天,村里人胃炎、結腸炎的患病率很高。2007年,在國家和省的支持和關心下,芒嶺村農村飲水安全項目獲得立項建設,解決了該村飲水難的問題,村民們激動地說:我們祖祖輩輩供龍王、奉水神,也沒有喝上自來水,黨和政府才是真正的“水龍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已成為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記者:下一步有何舉措?
嘉賓: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要在五年內解決全國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要求各有關部門加強領導和協調,務必全面落實。目前,省級配套資金均已足額到位。去年4月份出臺《貴州省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辦法》和《貴州省水能資源使用權有償出讓辦法》,收取的兩項規費也將全部用于以飲水安全工程為主要內容的水利建設。同時,我省出臺了一系列管理辦法和實施意見,建立健全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機制。組織各地編制完成了《貴州省“十一五”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規劃》,開展了2010-2013年全省農村飲水安全規劃,以及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布局規劃。此外,我省還大力推廣鄉鎮供水覆蓋周邊農村的供水模式,大力發展規模適度、供水到戶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促進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長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