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創和諧侗鄉 建生態家園成效顯著
據貴州日報消息 9月,走進侗鄉黎平,金色稻浪此起彼伏,鼓樓、花橋在秋日中相互映襯,大歌縈繞耳際久久不絕,四處一派祥和景象。截至8月,該縣生產總值已完成9億余元,同比增長14.7%;財政收入完成9057萬元,同比增長26.8%;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到1994元,同比增加253元。與此同時,黎平至洛香高速公路建設前期準備工作就緒,黎平會議紀念館主體工程建設接近尾聲,黎平至貴陽航班實現每周5個航班,黎平至廣州航班開通運營,翹街、地捫和肇興景區建設成效明顯。
縣委書記閔啟華高興地告訴記者:“這是全縣上下在過去6個多月來,按照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要求,緊扣‘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創和諧侗鄉,建生態家園’主題,以快速通道在建設,黎平怎么辦?唱響原生態旅游,我們怎么做?建設中心城市目標已提出,我們怎么干?解決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思想觀念,解決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體制機制,解決制約和影響科學發展觀的突出問題;開創黎平又好又快發展新局面的‘三思考三解決一開創’為載體,扎實開展學習實踐活動,注重解決實際問題的結果!
創新學習方法,確保學習效果
中央、省委部署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會議召開后,黎平縣立即成立了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為找準學習實踐活動的著力點,夯實黨員領導干部理論基礎,該縣著重從幾個方面下力。一方面,派出工作組到清鎮市、丹寨縣,考察學習兩縣(市)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先進經驗和做法。邀請專家學者到縣作輔導報告,參加人員達2350人次。另一方面,組織各參學單位集中收看省委、州委主要領導同志學習報告和有關專家、學者所作的直播講座。同時創新學習方法,對黨員領導干部進行科學發展觀和法律知識培訓,參加培訓和考試人數達10080人。通過加強學習,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加深了對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的理解與認識,群眾對各級機關和事業單位的認同感、信任感明顯增強,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密切。
認真調查研究,解決突出問題
專題調研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該縣圍繞活動主題和載體,制定專題調研工作方案,對旅游、工業、農業、民生、黨建等14個方面重點課題進行了深入的調研。特別是8月份,縣委組織三批考察隊伍分赴湖南、廣西、廣東、福建、浙江等省重點考察油茶、茶葉和旅游產業發展情況,為該縣科學決策、加快發展提供了參考和借鑒。為共謀科學發展大計,該縣邀請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基層群眾代表座談,聽取意見建議,共梳理意見和建議235條。針對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群眾提出的關于集中整治城關地區社會治安突出問題及違法交易土地和違法建房問題的建議,縣委及時采納,采取得力措施使“兩違”現象得到有效遏制。目前“兩違”清理登記3861宗,符合規劃1501宗,已辦理220宗,讓廣大群眾切身感受到了學習實踐活動帶來的新變化。
為確保人民群眾反映的問題得到切實解決,各參學單位以分析檢查報告為依據,認真制定完善整改方案,對體制機制方面的“廢、改、立”工作作出具體安排,共篩查出擬廢止的政策制度19項、已廢止19項,擬修改的政策、制度44項,已修改44項,擬新建的體制機制27項、已新建27項,為科學發展奠定了基礎。
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改善民生
該縣堅持把解決民生問題作為檢驗學習實踐活動效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不斷完善城鄉困難群眾救助體系。在落實好城鄉社會保障工作的基礎上,針對該縣九潮鎮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澇災害這一情況,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及時調撥資金120萬元,受助群眾達1萬余人。認真實施城鄉大病醫療救助,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提高到94.67%。千方百計解決部分群眾住房難。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對群眾反映突出的“黑網吧”、圖書市場等問題,加大整治力度,社會反響較好。
學習實踐活動中,縣里組織農技專家下鄉進村向群眾講授農業方面的知識和技術,為他們答疑解惑,同時分期分批對返鄉農民工進行培訓,共培訓返鄉農民工3萬人,安排就業1.6萬人。近日,該縣還出臺了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保穩定促發展工作方案,相關工作正在積極開展。
在縣委召開的學習實踐活動群眾滿意度測評大會上,該縣學習實踐活動情況和縣委常委會學習實踐活動情況,各界代表滿意率分別達91%和92.3%。
縣委書記閔啟華表示,我們將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搶抓‘兩快’建設機遇,大力發展‘兩茶一游’(即茶葉、茶油和旅游),力爭2015年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將黎平打造成為黔東南州委、州政府確立的‘四圈一區’區域中心,實現撤縣建市目標,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龍建國 張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