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連續第7年保持糧食穩定增產
本港訊 (特約記者 唐學章)在2009年糧食總產量達16.81萬噸,比上年增長1.1%,連續第7年保持糧食穩定增產的黎平縣,今年,在百年一遇的大旱之年,采取措施應對干旱,及時安排農業生產,千方百計抓好糧食種植,繃緊糧食安全這根紅線。
今年,黎平縣計劃安排糧食種植面積44萬畝,其中:雜交稻種植面積25萬畝。在雜交稻種植中,完成超級稻8萬畝,完成優質稻15萬畝,努力提高糧食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完成地方特色香禾稻種植5萬畝、玉米5萬畝、馬鈴薯9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16.98萬噸,比上年增長1%。
為實現糧食生產目標,今年該縣將實施糧食增產工程10.5萬畝,覆蓋全縣25個鄉鎮,其中:水稻增產工程9.5萬畝,玉米增產工程1萬畝。目前,全縣已落實示范樣板點31個,其中縣級水稻示范點2個,每個點連片種植面積200畝,玉米示范點1個,連片種植面積100畝;鄉鎮水稻示范點25個、玉米示范點3個,示范點連片種植不少于50畝。通過創辦縣鄉示范點,將糧食增產核心技術示范推廣到位,嚴格田間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力爭縣級示范點平均糧食畝產670公斤以上,鄉鎮示范點平均畝產620公斤以上;項目區糧食畝產較前三年增產10%以上。通過示范點的輻射帶動作用,使各項農業適用技術在全縣得到全面的推廣應用。
為此,該縣加大了科技種糧技術培訓,提高科學技術的入戶率。已采取開群眾會、趕集設咨詢服務臺、播放科技光盤、舉辦培訓班等形式,開展了水稻高產栽培管理、糧增工程、旱育秧、抗旱保春耕等技術培訓10多期,培訓人員2500余人;印發了“種子管理法律法規摘要”、“真假種子的識別要領”、“水稻旱育秧技術”、“望天田改種旱作物技術要點”、“馬鈴薯晚疫病防治技術要點”等技術資料1萬余份。
同時,結合實施糧食增產工程的技術要求,加上久旱無雨,為不誤農時,為大田育足秧,育壯秧,今年該縣將大力推廣旱地育秧技術,以安排旱育秧苗床面積6000畝,可移栽大田12-15萬畝。另外,加大水改旱糧食種植,將望天水稻田改種玉米、大豆、紅苕等作物面積3萬畝,其中:種玉米1萬畝,種花生4500畝,種大豆4900畝,減少因大旱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