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搶抓快速通道建設機遇加快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
據黔東南州人民政府網 廈蓉高速公路、貴廣高速鐵路兩條“大動脈”過境,給黎平提供了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的外部條件。
黎平侗鄉是中國革命老區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地處長江、珠江流域上游分水嶺,是一個神秘、美麗、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境內生態保存完好,森林覆蓋率達74%,年均氣溫15.6℃,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清涼,是理想的避暑休閑勝地和天然氧吧。
當前,正在修建的廈蓉高速公路和貴廣高速鐵路正處于緊張有序的施工階段。工程建成后,從黎平坐高鐵到貴陽僅2個多小時,到廣州僅3個多小時。極大拉近了黎平與外界的時空距離,使黎平從過去的“邊緣地區”一躍成為對接沿海發達地區的“前沿陣地”。
為搶抓快速通道建設機遇,黎平縣加快了縣域路網規劃建設。僅去年實施通達工程項目新建公路就有40條,達476.148公里。目前,全縣403個行政村已全部通公路,通公路行政村比率達到100%。逐步形成“東出湖南,南走兩廣”大交通格局,為快速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通網絡。
同時,為使黎平成為泛珠三角地區的綠色生態食品供應基地,成為泛珠三角經濟圈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黎平加快特色農產品開發,著力打造的“畜牧養殖、茶葉、優質米、蔬菜、油茶”等大產業已初具規模。
除此之外,黎平還進一步優化招商引資環境,不斷拓寬引資渠道,培育了錦龍木業、綠野油脂、侗鄉米業、森泰實業、黔香園油茶精加工廠等一批新興龍頭企業。其中“九潮”牌系列精致大米通過了國家QS質量認證,遠銷省內外市場。
隨著交通區位優勢日益凸顯,黎平境內豐富厚重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將“走出深閨”。依托文化和自然資源優勢,黎平動作頻頻,先后推出了肇興侗寨、堂安生態博物館、地坪風雨橋、地捫侗寨、古城翹街、石龍山、天生橋、飛龍洞、紅軍橋等旅游景點。黎平原生態民族文化豐富多彩。侗族大歌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戲、侗族琵琶歌列為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黎平旅游美譽度日益提高,先后被批準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全省優先發展重點旅游示范縣、全國首批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單位、全國歷史文化名村。并被評為“中國最美的鄉村古鎮”、全球33個最具誘惑力的旅游目的地、全國十大最具潛力的風景名勝區等。黎平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影響力不斷擴大。
當前,黎平正搶抓快速通道建設機遇,依托區位、生態、文化等資源優勢,著力在交通、工業、農業、旅游等方面加快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努力將黎平打造成為泛珠三角經濟圈的綠色生態食品供給及產業承接基地、原生態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避暑休閑的后花園和湘黔桂毗鄰地區的區域經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