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頭競風流——黎平縣實施三大戰略推動跨越發展
深秋時節,走進侗鄉黎平,雖然天氣一天比一天涼,但這里卻呈現出一片熱火朝天的壯觀景象:重點建設工地上,機器轟鳴、車流穿梭、工業大道開工建設、翹街景區正在打造、標準廠房拔地而起……
建設包容、開放的“大黎平”,黎平縣圍繞“1133”經濟社會發展思路,正以“工業強縣、城鎮帶縣、旅游興縣”三大戰略為主戰略,對接廈蓉高速公路和貴廣快速鐵路過境,快速融入泛珠三角經濟圈,加快“撤縣建市”步伐,將黎平建成泛珠三角地區的“后花園”、 東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承接基地、旅游休閑度假目的地、湘黔桂三省(區)交界區域經濟中心和黔東南州次中心城市。
在采訪中了解到,今年3月,黎平縣政府與北京申電瑞達公司簽訂協議引進6.5億元巨資,傾力打造“侗族大歌實景展演”項目,成為集觀光、體驗、尋訪、研究、休閑、度假、娛樂為一體的“國際性侗族風情旅游城”。該項目被列為貴州省文化產業重點建設項目和全省拉動內需重點建設項目。此外,黎平還集中力量打造肇興、翹街、八舟河三大旅游核心景區,推進地捫、黃崗、四寨等民族旅游村寨建設;以廣州航線加密為契機,扶持發展旅行社、建五星級賓館;利用侗族大歌品牌效應,拓展旅游市場,將黎平打造成侗族文化國際性旅游目的地。
今年以來,隨著廈蓉高速公路黎平段通車,到黎平旅游的客人絡繹不絕,帶動了以酒店、餐飲為重點的服務業迅猛發展。據統計,該縣城內共有住宿接待經營戶194家,總床位數4200多個。截至10月份,縣城內平均客房出租率達86%,其中黎平大酒店、港賽大酒店平均出租率達90%以上。餐飲業特色化明顯,具備規模上檔次的餐飲店65家,總餐位5080個。餐飲店生意紅火,部分餐館爆滿。
依托快速通道和資源稟賦優勢,黎平縣重點培植的茶葉、油茶、木竹、畜牧、中藥材、優質米、果品、蔬菜八大特色產業,已初具規模,給當地的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在茅貢鄉流芳村,一位村民高興地告訴筆者,該村與黎平侗鄉米業形成“公司+農戶+基地”的經營模式,成立了有機農業協會。今年種植的538畝有機水稻再獲好收成,平均畝產達420多公斤。按當前市場價計算,當地農民因此增加收入30多萬元,戶均增收2100余元。
就“工業強縣”而言,如何高標準打造工業園區、加快規模企業向園區聚集成為黎平縣當前工業經濟發展的重頭戲。
該縣制定出臺了《黎平縣招商引資優惠和獎勵辦法》、《黎平縣招商引資中介獎勵辦法》等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以服務促進項目落地,以創新驅動經濟發展,通過優良的投資環境、優惠的政策環境,高效的政務環境,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落戶黎平。
工地上,正在調研的黎平縣縣長唐浩道出了決策層的發展思路:以“立足資源、多元發展、以小組大、園區聚集”的工作思路,高起點規劃建設中潮和高屯工業園區。從工業用地、用水、用電、融資、扶持政策等入手,著力解決工業發展中的要素問題,切實讓投資商在黎平留得住,能發展。
圍繞工業、旅游、農林產品精深加工、城鎮建設等領域,黎平發展壯大硅冶、森工、電力產業,扶持培育特色食品、生物制藥、旅游商品加工,積極發展建材和電子、服裝加工業。建成一批特色園區,以城帶園、以園擴城、以園聚工、以工促園,走園區化提速工業化、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的路子。
“以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旅游業發展為著力點,弘揚‘敢闖新路、敢于突破、敢于勝利’的黎平會議精神,發揚‘繼承傳統、團結務實、敢闖敢干、爭創一流’的黎平精神,知難而上、迎難而上、克難而上,迎來工業經濟大發展的春天!”面對黎平的跨越發展前景,縣委書記楊俊充滿了決心和信心。(姚吉宏 周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