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城建注重擴展“原生態苗族文化價值”
- 在線投稿 投稿信箱:tougao@qdn.cn 新聞熱線:8222000 投稿QQ:449315
- 時間:2009-10-26 9:28:55 來源:金黔在線——貴州日報
據金黔在線消息 近年來,雷山縣城市建設選擇走向傳統個性苗族木樓、美人靠,注重擴展原生態苗族文化價值。
雷山縣素有“苗疆圣地”之稱,被譽為中國苗族文化中心。該縣縣委、縣政府謀略把縣城打造為原生態苗族文化旅游精品縣城。自2001年起,每年都把城鎮建設重點項目列入縣政府所辦實事之一,自覺把苗族原生態建筑風格引入城建。
教廠壩最北端到羊常壩最北端的雷公山大道兩旁,縣財政局至雷公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沿江兩岸房屋,實施了具有苗族建筑風格的“穿衣戴帽”工程,外墻裝飾基本不用瓷磚,吸納苗族建筑風格,把一些好的苗族文化元素融入裝飾,屋檐美人靠、窗花采用蝴蝶、蘆笙等,與現代建筑流派融合。雷山的城建理念,是實實在在的原生態,體現對苗族古老文化元素的景仰、尊敬和沿襲之心。
近8年來,雷山縣城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近8億余元,使全縣城鎮化水平達到23%,城鎮道路硬化率達93%,縣城區綠化率為30.4%,人均公共綠地面積6.4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由原來的7平方米提高到17平方米。縣城人口由2000年不足2萬人到如今的3.3萬余人,占全縣總人口的21.51%。
“去看看我們的新城,那里有別樣的苗族原生態文化風景。”最近,記者到雷山采訪,縣委書記吳育標提議一定要去看看縣城。
從北區進入雷山縣城,城市園林和苗族建筑文化相互輝映。“楊梅”、“玉蘭”、“香樟”、“含笑”一條街的一區一特色、一街一景觀,從教廠壩到羊常壩,雷公山大道上新建的具備苗族文化元素的幢幢新穎、別致的樓房拔地而起,每至夜幕,街燈璀璨奪目,教廠壩沿河和馬家屯南面、文體中心及民族文化廣場周圍人頭攢動,大家自發來唱歌跳舞,享受生活的恬適。
走進正在投資建設的縣城“苗族銀飾、刺繡創意中心”,一位苗族婦女正想在那里買間民族木房,坐在城里織布、刺繡,讓更多的人來看自己的刺繡工藝。
以縣城作為游客服務中心,城建別樣的風格無疑增加了原生態文化的真實能量,而城市建筑賦予的苗族文化價值,將令返璞歸真的人們,追尋而來。雷山構想把控拜、麻料、烏高等村寨的銀匠從外地引回來,在創意中心鍛造、展示銀飾技藝,培養苗族文化進入市場的能力,通過市場激勵,傳承和發展苗族文化。
“我們的城建,想探索一條民族文化保護的發展之路,念好苗文化文章,唱響苗文化品牌,用苗族文化來支撐縣城品位。我們作出努力,取得成功,也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吳育標說。
今年3月,黔東南州城鄉規劃管理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暨雷山縣城風貌建設現場會在雷山召開,體現了各級政府部門對雷山縣以苗族文化打造縣城游客服務中心做法的肯定。省委副書記王富玉到雷山調研時,對雷山的城市建設稱贊有加。
“雷山旅游就是要主打苗族原生態文化品牌,這是生命線,也是差異性和最大賣點。”吳育標這樣說。
(王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