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縣特色農業在特旱情況下減產不減收
在今年7月以來持續特旱災情下,生態脆弱的黔東南稻田開裂、水稻絕收、水源干涸、飲水困難,在自然災害面前基層干部群眾激發出抗擊自然災害的奇思妙想。雷山縣是今年遭受旱情的特旱縣之一,在雷山縣桃江鄉,山多、林多,在工程性缺水短時間無法徹底解決的實際情況,該鄉提早開始的針對抗旱保收提效促發展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讓大膽嘗試的特色農業嘗到了農業減產農民增收的甜頭。
雷山縣桃江鄉,460多畝田地里,村民們正采摘辣椒。橋王村村民余興蘭對筆者說,“今年收成不如去年了。但今年的效益還好一些。2畝多田地,收入7000多塊錢。今年不種水稻、蔬菜,天這么干,全部干死就沒有收成了。種辣椒的收入比種水稻多,干起活來也輕松”。
今年旱情持續出現并加劇以來,桃江鄉黨委政府在“一畝萬元增收田”示范活動的基礎上,和農民群眾與天斗,與地斗,大力做好抗旱救災工作,引導農民開展保種、改種工作,確保農民在旱情中有豐收,在災難面前不抵頭,在困難面前不畏難。據初步統計,在主糧水稻受到明顯減產的情況下,作為保種之一的辣椒種植面積達460多畝,為受災群眾降低了一定的經濟損失。(侯天智 李則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