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精神無聲地傳承 人人都在學"雷鋒"
三月到了,“雷鋒”也到,今年還迎來學習雷鋒紀念日50周年,有說 “雷鋒”三月來四月去,于是人們在呼喚:雷鋒,你在哪里?
一次火景出現,眾人奮不顧身去撲滅,武警戰士立即驅車奔去滅火;房屋被燒了,親戚朋送材料為其架起臨時住棚,糧食、衣服、被子沒了,鄉親、黨員、政府捐送、資助;遇難后一無所有,但沒人被餓著、凍著,更不會流浪在街頭。為什么,因為是無數個“雷鋒”在相助,“雷鋒”和災區人民在一起。
“海軍小學”、“ 華僑小學”、“ 中山小學”...... 神州大地無數貧困山區的小學換了新校名, 同時也改變了茅棚校舍、稻草板凳,、巖石課桌,戴斗笠上課的艱難歷史。偏僻農村小學磚房結構,寬敞明亮,有電視有電腦,山村孩子和城里小孩一樣享受著幸福的生活;一個孤兒小學生,因無人照顧準備輟學,是一雙無名的大手接納了他,愿出資供他讀到大學;一對兄妹考取大學,毌親供給失控,妹妹含淚整裝打工去,甘愿委屈成全哥哥,又一雙無名大手從遠方伸來,保證供給兄妹倆大學四年的費用;一位姑娘患了白血病,天南海北的志愿者捐款資助,讓她從生命垂危中走了出來;▋簽槭裁催@樣紅,是無數的無名愛心之手在傳遞,在相助,是“雷鋒”精神在無聲地傳承!袄卒h”在校園里。
一場地震、雪災、早災、水災、交通事故等的發生,牽動著幾千萬人的心,近處的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搶救生命,有一線希望,拼百倍的努力!遠處素不謀面的大人,小孩,慷慨解囊,一百,一千,一萬……,有多大能力,就盡多大的捐助勁,圖的就是表達一個關愛他人之心,這就是 “雷鋒”精神,“雷鋒”在我們身邊!
你搭公交,司機緩緩地把車停下,讓你享受穩坐的快樂,你要下車,人們主動給你讓道順去;你接通電話先聽到的是:“你好”, 關上電活,最后說的是:“謝謝”;你有工作忘記做了,同事提醒你;你工作中有錯誤,同事幫助你;你有急事需要請假,同事幫你代班……這不都是雷鋒么?
生活中,處處有雷鋒,人人需要雷鋒,有了雷鋒我們才幸福。為了他人也為了自己,人人都在學習“雷鋒”,天天都在學習“雷鋒”!(龍勝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