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代相傳 聲聲不息 百名作家黔東南行之小黃
跳完團結舞之后中國作協副主席譚談被熱情的村民拋向半空
觀看演出
作家加入到演出隊伍當中
合唱:歌聲陣陣迎貴客
10月22日,在結束對中國最后一個手槍部落—岜沙的探訪之后,“挖掘西部文化遺產,中國百名作家黔東南行”采風團一行來到了從江縣小黃村,一個被譽為“侗族大歌的故鄉”的地方,從而也結束了本次采風活動。
從從江縣城驅車20公里,采風團一行來到了位于縣城東北面的小黃村。進入村口,村民們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到達鼓樓廣場,男女老少們身著節日盛裝,吸引了作家們的目光,村民們為嘉賓奉上了精彩的演出,天籟之音更是贏得了陣陣掌聲。他們生在侗鄉,長在侗鄉,隨時隨地能“投入戰斗”,多年來,這里人才輩出,不僅把侗族大歌發揚光大,而且還把他們帶出了山門,走向全世界。在小黃,無論是男女老少,人人都愛唱古老的多聲部侗族大歌。小孩從呀呀學語起,父母就開始教他們唱歌,女童5歲開始穿裙子,也就開始與伙伴一起自由組成歌隊了,請公認的唱得好的歌師來教。歌師的教學是無償奉獻,而鄉親們卻視為極為神圣的職責。這也是為什么侗族大歌“代代相傳、聲聲不息”的主要原因。在小黃,處處有歌、事事有歌,人人張嘴就來,小孩的和聲銀鈴一般,有如天籟。
歌舞之州黔東南,天籟之音醉人心。作家們在聆聽了這種無樂器伴奏,無人指揮的多聲部合唱,高、中、低音渾為一體,其和聲完美協調、旋律優美動聽的侗族大歌之后,也唱出了內心的心聲。
譚談: 侗歌唱遍天下
常江: 好山好水 好人好歌
馮藝: 侗歌英名揚
田瑛: 此音只應天上有
肖克凡: 小黃者 皇皇大觀也
龍一: 歌聲與富足一起飛揚
廖增湖: 天籟妙音 以此為威
(凌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