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侗族大歌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金黔在線消息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76個項目,其中包括中國申報的22個項目,由省文化廳、黎平縣政府承擔申報工作的貴州侗族大歌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貴州侗族大歌成為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首次入選世界級遺產名錄的遺產。
侗族無字傳歌、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一種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合聲的民間合唱形式。1986年,在法國巴黎金秋藝術節上,貴州黎平侗族大歌一經亮相,技驚四座,被認為是“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
據悉,列入名錄的22個中國項目是: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福建南音、南京云錦、安徽宣紙、貴州侗族大歌、廣東粵劇、《格薩爾》史詩、浙江龍泉青瓷、青海熱貢藝術、藏戲、新疆《瑪納斯》、蒙古族呼麥、甘肅花兒、西安鼓樂、朝鮮族農樂舞、書法、篆刻、剪紙、雕版印刷、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端午節、媽祖信俗。此前,我國已有昆曲、古琴、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蒙古族長調等4項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10月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旨在保護以傳統、口頭表述、節慶禮儀、手工技能、音樂、舞蹈或傳統表演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該公約于2006年4月生效。
(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