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黔東南代表團《仰阿莎》編劇、總導演韋文揚
靈秀清水江 美麗仰阿莎
--訪黔東南代表團《仰阿莎》編劇、總導演韋文揚
○黃桂花 李遠莉
“《仰阿莎》是苗族的第一個歌舞劇。它融苗族音樂、舞蹈、服飾之美為一爐,聚苗族哲理與審美為一體,講述了仰阿莎與太陽、月亮的凄美愛情糾葛。”接受記者采訪時,黔東南代表團編劇、總導演韋文揚如是告訴記者。
《仰阿莎》這部劇有很多“故事”, 韋文揚說、
劇本:獲第四屆中國戲劇獎金獎
搬上舞臺的《仰阿莎》,融匯了苗族文化的精髓,在作者韋文揚五易其稿后誕生。2005年,該劇本喜獲得第四屆中國戲劇獎金獎。
韋文揚是一名苗族作家,他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功底。對苗族人民的愛、對這塊土地的情讓他把大多數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仰阿莎》這部舞臺劇的創作中。
早在2003年,韋文揚先生就開始創作該劇本。第一稿3萬字,全部是手寫完成,如今搬上舞臺是今年的最后定稿第五稿。
獎是得了,但如何將劇本搬上舞臺成了韋文揚的心愿。機會青睞于有準備的人,今年的全省民族文藝會演,讓韋文揚看到了希望。在州委、州政府的關心下,經過大家的努力,苗族第一部舞臺劇《仰阿莎》終于得以與觀眾見面。
劇情:薈萃苗族精華
無論是從舞蹈還是服裝抑或音樂來說,記者在現場看到,《仰阿莎》都薈萃了苗族文化的精華。
臺江反排木鼓舞、丹寨錦雞舞和芒筒蘆笙舞等在多彩貴州舞蹈大賽中曾絢麗綻放,問鼎最高獎項金獎,而這些舞蹈,在《仰阿莎》里都有顯現。苗族傳說蝴蝶媽媽,苗族節日姊妹節等在劇情里也有展現。此外,苗族服裝施洞盛裝、榕江百鳥衣等各式服飾在舞臺上更是百花綻放。
“可以說,這臺舞劇活靈活現地展現了苗族文化的史詩性。”韋文揚說。
演員:為了排練放棄“回門”
采訪中,韋文揚告訴記者,演員中有一位特別的年輕人李曉凱,在12月3日那天,28歲的他剛剛成為新郎。按照苗家的習俗,要大宴賓客三天,且第二天新郎還要攜新娘返回娘家,稱為“回門”。但為了緊張的排練,這位年輕人在舉行完婚禮的第二天中午便從雷山望豐鄉趕回了凱里。
當晚,大家排練結束后集合,細心的導演意示李曉凱站到自己身邊。導演告訴大家,按風俗,剛結婚的李曉凱此時應在家中與賓客把酒言歡,但他家的宴席上卻少了男主角。導演話音未落,大家的掌聲便熱烈地響了起來。
李曉凱深深地響大家鞠了一躬,樸實的小伙子只說了一句話:“謝謝大家,我不能因為自己一個人而耽誤了大家。”
阿幼朵:入戲太深哭到失控
苗族歌后阿幼朵飾演美麗善良的仰阿莎。
據介紹,仰阿莎在戲中有摔倒的情節,為了逼真,敬業的阿幼朵每一次排練都是真摔。
有一次,在排練仰阿莎為了喚醒太陽,寧愿犧牲自己化為雨露時,因為是哭戲,阿幼朵入戲太深哭到失控,怎么也止不住。“很多演員為了這部劇,都付出了艱辛的努力。”韋文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