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到劍河拍攝國家非遺項目苗繡代表作錫繡
本港訊 (夏永忠 楊茂) 5月26日至27日,國家文化部非遺司攝制組一行7人到劍河縣南寨鄉拍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繡》中的代表作劍河苗族錫繡的工藝流程、刺繡技藝,并將錄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
苗族錫繡是我國苗族文化的瑰寶,已流傳了600多年,在全國僅存于我省劍河縣的南寨鄉柳富、繞號等十六個村寨。苗族錫繡與其他刺繡不同,它是將金屬錫剪成絲條在藏青棉布上刺繡而成。其工藝獨特,手工精細,圖案清晰,做工復雜,用料特殊,質感強烈,堪稱世界一絕,具有極高的鑒賞和收藏價值。穿戴時配以銀耳環、銀項圈、銀鎖鏈、銀手鐲,極其華麗高貴。在當年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書上,專家評價劍河苗族錫繡使用材料特殊,制作工藝十分復雜和精巧,屬罕見的刺繡技藝,在貴州乃至全國豐富多彩的刺繡工藝中獨樹一幟。
2006年,錫繡被列為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國內外的游客及博物館爭相收藏錫繡工藝品。劍河縣每年都投入一定的保護經費,鼓勵當地村民學習錫繡,并在縣革東中學建立了劍河縣苗族錫繡保護與開發工程基地,讓苗族錫繡文化走進學生的課堂,使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遺產得到了較好的保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