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錦屏文書"數字化建設工作現場會在劍河召開
本港訊 (夏永忠)全省“錦屏文書”數字化建設工作現場會7月27日上午在劍河縣召開,省檔案局副局長張異蓮出席會議并講話,劍河、錦屏、天柱等5個“錦屏文書”重點縣有關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錦屏文書” 泛指貴州省清水江流域苗侗人民在長期生產勞動、經濟交往和社會實踐過程中產生的山林土地權屬買賣、轉讓、村規民約、環境保護等民間契約,又稱民間契約文書,它記載了清水江流域少數民族明清以來數百年的林業經濟史,是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專家認為,“錦屏文書”記載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森林保護與林業開發、生態保持與經濟同步協調發展的習俗和制度,可以說是世界上較早的森林契約保護條文之一。它同“敦煌文書”“徽州文書”并稱為我國迄今發現的“三大文書”。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這些歷史文獻逐漸為世人所關注,至今散存民間亟待搶救的約有10萬件。近年來,國家財政共投入專項資金千萬余元用于文書的搶救和保護工作。目前劍河、錦屏、天柱等5個“錦屏文書”重點縣搶救進館的“錦屏文書”已達6萬多份。
2009年,省人民政府撥出專款對清水江流域各縣檔案館館藏的 “錦屏文書”進行數字化工作,擬通過建立“錦屏文書”全文數據庫,實現計算機全文檢索,以有效保護“錦屏文書”原件。劍河縣目前已整理完成“錦屏文書”123盒,微機錄入“錦屏文書”條目2180條,掃描圖片6197幅,圖片掃面和微機管理系統實行了掛接,轉換成電子文件,基本實現了“錦屏文書”計算機快速檢索目錄和瀏覽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