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2010年鄉村旅游總收入178億
據金黔在線消息 西江千戶苗寨,開陽十里畫廊,安順天龍屯堡,貴定音寨,湄潭、鳳岡茶海——這些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點以“特”取勝,逐漸成為貴州旅游的知名品牌,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游客慕名而來。
貴州省是全國最早開展鄉村旅游的省份之一,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的政策推動,使得貴州省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體制機制及技術標準等方面有了有效探索,鄉村旅游在貴州省旅游產品體系中逐漸成為主流。
2010年,全省鄉村旅游共接待游客4536萬人次,同比增長20.29%,占全省旅游接待總游客的35.16%,鄉村旅游總收入178億元,占全省旅游總收入的16.79%。據不完全統計,“十一五”期間累計有42萬人依托發展旅游業擺脫貧困或成為受益者。鄉村旅游作為貴州省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興業態,已成為幫助農村群眾增收致富脫貧的有效手段。
在貴州這樣一個貧困程度深、農業人口多的地區,發展鄉村旅游無疑是幫助農村貧困人口快速脫貧致富的有效手段。
省旅游局局長傅迎春說:貴州省鄉村旅游發展的實踐及其基本經驗表明,旅游業是一項惠民生福百姓的產業,在各地各有關部門大力支持推動下,鄉村旅游在“轉方式,調結構”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2002年省委、省政府在《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將旅游發展與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扶貧開發和生態保護結合起來,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和觀光農業”。2007年,《關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的意見》出臺。國家旅游局先后把關嶺、江口作為對口幫扶縣。這些,都為貴州省旅游扶貧開發工作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貴州省各級黨委政府對發展鄉村旅游逐步形成共識,紛紛結合自身資源特點發展鄉村旅游。黔東南州委、州政府通過深入調研,作出了建設民族文化與生態旅游大州的決定,把發展旅游業和搞好旅游扶貧作為實施扶貧攻堅戰略任務的一項重要內容。相繼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鄉村旅游發展的政策措施和專項規劃。安順市成立了由10多個政府職能部門組成的旅游領導小組,以黃果樹、龍宮、天龍為中心,大力推進旅游扶貧工作,使景區周邊的鄉村農戶從旅游的發展中得到了實惠。貴陽市委、市政府提出,通過5至10年的努力,率先在全省建成“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并出臺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的意見等,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由零星的村寨“農家樂”到成片的鄉村民俗生態旅游區,由自由發展到打造品牌,由各自為政到集群發展,貴州省傳統優勢旅游產品鄉村旅游,得到較大幅度的轉型升級,呈現出勃勃生機。
目前,貴州省已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復合型鄉村旅游產品:以生態景觀、鄉村風光為依托的城郊休閑型;以特色農作物觀光、采摘為依托的農業觀光休閑型;以自然氣候為載體的避暑度假型;以特色資源為吸引物的鄉村體驗型;以民族村寨和古鎮為特色的文化體驗型等。一批民族節慶、民風民俗體驗型旅游項目,受到城市游客,海外游客的青睞。
全省以自然生態、特色農業、民族村寨、文化遺產等資源為依托,以多種類型的客源市場需求為導向,整合資源,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投入旅游國債資金3.25億元,用于黔東南、銅仁、黔南等民族地區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投入1.16億元建設全國重點紅色旅游景區(點)和紅色精品線路,推進革命老區脫貧致富的步伐。去年,全省共安排旅游發展專項資金495萬元,用于鄉村旅游民居旅舍客房、衛生間、廚房改造及標準技術設計和標識標牌制作等配套設施建設。國家旅游局已累計投入扶貧開發資金1330萬元,用于關嶺、江口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在發展鄉村旅游推進旅游扶貧過程中,貴州省實施客源帶動戰略,把鄉村旅游作為全省旅游宣傳促銷的重點。同時通過國際合作,讓貴州鄉村旅游蜚聲海內外。
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周邊省區市及港臺、日韓、東南亞和歐美等目標市場,突出特色,以節造勢,以會造勢,全方位、多層次向海內外宣傳推出鄉村旅游品牌特色。繼西江千戶苗寨、天龍屯堡、安順油菜花、金海雪山、丹寨石橋等成功打造之后,貴陽“泉城五韻”、黔北“茶海”等也逐漸成為貴州省鄉村旅游新的亮點。
在與國際組織和機構合作編制《貴州省旅游發展總體規劃》,舉辦“鄉村旅游國際論壇”的基礎上,貴州省進一步加強了與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亞太旅游協會、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以及國外旅游界、學術界、教育界在鄉村旅游扶貧示范項目、標準制定、人才培訓、市場開發、服務管理等方面的合作。與世界銀行合作,貸款6000萬美元用于“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與發展項目”以及鄉村旅游接待設施建設,世界旅游組織還將貴州作為該組織在中國通過可持續旅游實施脫貧計劃的首個執行點,投入50萬美元支持貴州少數民族村寨開發旅游手工藝品,世界旅游組織和亞太旅游協會通過其官方網站和所屬刊物向世界推廣貴州鄉村旅游;貴州省還與法國國家旅游局簽訂《中法貴州省鄉村旅游合作試點項目實施協議》,聯手在文化遺產保護、鄉村旅游培訓等方面開展合作。
2011年,貴州省將安排財政扶貧資金8000萬元,實施20個鄉村旅游扶貧示范點項目。“十二五”將培育壯大鄉村旅游產業集群。
“十二五”期間,貴州省將啟動新一輪鄉村旅游示范點建設,培育壯大鄉村旅游產業集群,每年重點打造2至3個有示范帶動作用的鄉村旅游點。以世界銀行貸款6000萬美元以及國家開發銀行、農行等貸款為引導,整合各方面資金,加強重點鄉村旅游區的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力爭2015年全省建成20個左右鄉村旅游集聚發展示范精品區,以此帶動2000個以上村寨開展鄉村旅游,使200萬以上的農民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得到實惠。結合國家旅游局和農業部的要求,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力爭把烏當區、桐梓縣申報成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把鳳岡茶海之心、湄潭。桃花江等5個旅游景區申報成為全國休閑農業示范點。
貴州省還將進一步發揮鄉村旅游在新農村建設、農村危房改造、石漠化綜合治理和特色農業中的特殊作用,把發展鄉村旅游與推進旅游扶貧、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在旅游項目安排、旅游商品開發和旅游人才培訓等方面,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扶持。吸引外資、民營資本參與旅游扶貧開發,制定旅游扶貧地區的人才培養計劃,逐步改善貧困地區旅游人才匱乏的局面,建立旅游扶貧激勵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