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上半年工業經濟質量和效益同步提升
今年是貴州省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開局之年。上半年,面對凝凍災害、來水偏枯、銀根收緊、電煤緊張等不利因素,貴州省千方百計保障生產要素供應、大力謀劃推動工業投資項目,加快進度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全省工業經濟快速增長、項目建設全面升溫、運行質量和企業效益同步提升。
速度效益同提升
記者從省經信委獲悉,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增加值784.2億元,同比增長21%,為2001年以來同期最高水平,比全國高出6.6個百分點,順利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初步統計,上半年,工業經濟對全省GDP的貢獻率接近五成,拉動GDP增長7.5個百分點。
得益于全省工業經濟總量的較快增長和擴張,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和優化,上半年,全省工業經濟質量和效益同步顯著提升。1至6月,單位電耗創造工業產值達到7.6元/千瓦時,比去年同期提高1.1元/千瓦時,預計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左右,節能成效逐步體現,工業結構有所優化。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29.6%,除火力發電企業因電煤矛盾和上網電價因素等增長乏力外,其余行業效益都有顯著提升。上半年,貴州省重點監控的18個行業中,11個行業增速超過20%,其中煤炭行業一枝獨秀,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30.2%。
就各市州地增速表現分析,上半年,除六盤水外,各地增速均超過20%。與往年不同,黔東南、銅仁等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在今年上半年出現了較高增速,主要得益于強力的電力調度保障,使傳統高載能產業生產能力迅速釋放,產值大幅高于去年同期。以貴陽、遵義、畢節構筑的貴州經濟發展"金三角"貢獻明顯,僅1至5月,三地實現工業增加值占全省工業增加值60.3%。
隨著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優化,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呈現出較快發展勢頭。預計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非公有制控股企業實現增加值29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35%,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38.2%。民間投資完成789億元左右,同比增長84.7%,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43%。
工業投資增速快
上半年,貴州省將擴大產業投資作為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重要抓手之一,全省工業投資大幅增長,發展后勁增強。前5個月全省完成工業投資449億元,同比增長54.4%,占全年1500億元預期目標的33%。盡管速度在全國處于一個高位水平,但是投資總量仍然偏少。據分析,"一硬""一軟"是影響上半年全省工業投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受制于貨幣政策緊縮、融資渠道單一、通脹壓力加大、物價高位運行、產業政策限制等"硬約束";另外,市場預期萎縮、投資意愿降低、部分項目推進不力等"軟掣肘"也給投資帶來了壓力。
合理調度促發展
和全國普遍情況一樣,煤電仍是制約貴州省工業發展的突出問題。盡管上半年貴州省煤炭行業增長強勁,但電煤的體制性問題沒有解決、西南區域煤炭供求矛盾突出等因素,電煤供應大部分時間處于進耗不平衡狀態,庫存從去年底的450余萬噸一度下滑到6月12日的105萬噸,直接導致貴州電網處于紅色預警狀態。上半年,盡管由于電煤供應緊張致使電力增長放緩,而工業經濟仍保持較快增長,除了多年結構調整的貢獻外,主要來自電力調度的強硬支撐。其中,主要依靠水電盡可能超發、火電最大限度出力以及調減西電東送電量,基本保障省內用電,在發電量只增長1.6%的情況下,省內供電量增長了14%。為了努力扭轉電煤供應緊張的被動局面,貴州省通過召開電煤保障專題會議,嚴格執行電煤供應三個新機制,采取實施煤電供應約談等一系列措施,6月12日后電煤庫存逐漸回升,截至6月底已達到262萬噸。在全國部分地區拉閘限電嚴重的情況下,較好保障了省內用電,有力促進了上半年全省工業經濟高速增長。
后續支撐求突破
由于趨近的政策環境給運行和投資帶來壓力,煤電要素難度加大等原因,確保后續支撐成為貴州省下半年工業經濟的重點。下半年,貴州省將圍繞全力保生產要素供應、全力謀劃一批工業項目、全力推進工業十大產業,繼續確保全省工業經濟較快增長。第三季度,貴州省將按照"增產保供、加強調度、嚴格獎罰、實施問責"四項措施和電煤供應三個機制,繼續高壓保障電煤供應和采購計劃,充分運用煤炭價格調節基金這一"杠桿",加大力度抓好應急電煤儲備,確保存煤按時間節點完成。千方百計延續6月下旬電煤保障的高壓態勢,力爭在8月底前電煤庫存實現450萬噸,確保年底達到600萬噸。據省經信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正在積極依靠創新項目謀劃方式,避免工業投資出現后續動力不足的問題。省經信委將在三季度內組織"產業專家項目策劃活動",聘請國內知名的35名工程類和產業類專家,于7月組成四個組分赴貴州省各地考察調研,研究謀劃一批優質工業項目,為下步招商引資、增加工業投資做好項目儲備。同時,8月底前,貴州省將下達90%以上的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通過貼息或補助的形式扶持一批項目加快建設。與此同時,目前,省經信委牽頭正在統籌各方力量組建十大產業工作團隊,從產業發展現狀入手,找準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開展研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全力推進十大產業共同提速發展,有針對性地抓好產業培育和發展。(孫曉蓉 蔣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