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州深入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綜述
金黔在線訊 黔東南州圍繞選好發展型干部、配強發展型班子,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點在干部提名、競爭選拔、考核評價、基層導向、信息公開等方面進行探索創新,形成重德才、重實干、重業績的用人導向,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組織保證。
擴大提名民主。由多數人在多數人中選人。該州出臺干部選拔任用初始提名辦法,規定領導職位出現空缺時,由組織部門發布公告,公開空缺職位和選拔程序,采取組織部門推薦、領導干部署名推薦、個人自薦等多種提名方式,擴大初始提名范圍,推進實現“由多數人在多數人中選人”。
2010年,通過多種提名方式,初始提名產生從江縣縣長、州委政研室主任、州政府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等職位初步人選,在全州領導干部會議上進行民主推薦。今年換屆中,通過擴大初始提名,選出70名符合縣(市)委書記初步人選條件和124名符合縣(市)長初步人選條件的人選,召開全州領導干部會議進行推薦。
積極探索全委會提名推薦方式。天柱縣自2010以來,通過召開縣委全委會,對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部分鄉鎮黨政正職、鄉鎮人大主席等22個職位進行民主推薦。黎平縣在2010年機構改革中,將涉及的正科級干部調整全部提交全委會提名推薦。
麻江縣在今年鄉鎮換屆中,拿出5個鄉鎮領導職位,采取“四提名三差額一票決”方式進行選拔,先由鄉鎮黨委提名、縣直單位黨組織提名、縣委常委提名、個人自薦“四提名”,產生初步人選,再由縣委全委會差額推薦出考察人選,進行差額考察、差額醞釀,最后由縣委常委會“2選1”票決產生任職人選。這一做法入選中央組織部《鄉鎮黨委換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00例》。
積極探索多種有效方式,大力推進競爭性選拔干部,變“伯樂相馬”為“賽場識將”。
大力推進公開選拔。2010年5月,推出州委宣傳部副部長等7個副縣級職位公開選拔;11月,推出團州委書記等4個正縣級職位和州城鄉規劃局總規劃師等18個副縣級職位公開選拔。
大力推進公推比選。2010年5月,采取公開職位、公開資格條件、公開工作程序“三公開”,單位黨委(黨組)推薦、市領導署名推薦、個人自薦“三推薦”,差額提名、差額考察、差額醞釀“三差額”的方式,對凱里市1名副市長進行公推比選;2010年8月,采取領導干部署名提名和個人自薦“兩提名”,差額提名、差額考察、差額醞釀“三差額”的方式,公推提名產生初步人選,開展競職陳述,由領導干部和專家現場測評產生差額考察人選。
大力推進差額選拔。采取“差額推薦、差額考察、差額醞釀”的方式,選拔岑鞏縣、三穗縣、劍河縣縣長人選。
大力推進競爭上崗。專門出臺州直機關科級領導職位競爭性選拔工作辦法,全面推行州直單位中層干部競爭上崗。州政府機構改革中,州直機關有58個科級領導職位實行了競爭上崗。近年來,各縣市共拿出64個鄉科級職位開展競爭性選拔。
著力完善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辦法,強化年度實績考核和專項考核,激勵干部競相發展,你追我趕,不敢懈怠。
強化年度實績考核。制定州直單位州管干部年度考核辦法、建設發展型縣市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辦法,對班子及班子成員合理設置不同側重的評價要點,注重實績分析。把年度實績考核結果作為治庸治懶治散和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據。
強化專項考核。專門出臺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完成重大任務、應對重大事件專項考核辦法,重視在關鍵時刻、危急關頭考察識別干部。雪凝災害期間,專項考察干部在抗災救災中的表現,一批干部得到提拔重用,不作為的干部被及時處理。
人才在基層培養,干部從基層選拔。
干部要到基層去。注重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基層任職、掛職。近年來,州直機關選派了15名優秀年輕干部到縣市擔任科技副縣(市)長,選派了10名優秀年輕干部到鄉鎮擔任黨政正職。組建黨建扶貧、“三進三支”工作隊,深入到扶貧開發重點縣鄉,幫助基層工作,同時培養鍛煉干部。
干部要自基層來。2010年以來,選拔任用的89名州直機關副縣級以上干部,有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的達71人,占79.77 %;提拔擔任縣市領導班子成員的42名干部,有24人具有鄉鎮黨政正職工作經歷,占57.14%。
公開干部工作信息,擴大選人用人透明度。專門制定實施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信息公開辦法,公開干部工作信息,使干部工作在“陽光”下運行,落實干部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
推進干部工作信息公開常態化。建立組織工作新聞發言人制度,定期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干部選拔任用、干部監督等工作進行新聞發布。利用手機信息平臺,向“兩代表一委員”發送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情況和干部選拔任用有關政策宣傳短信。
加大干部選任過程公開力度。邀請“兩代表一委員”參與干部考察,向他們公開考察工作的每個環節。對新提拔任用的干部,在電視、報紙、網絡上進行任前公示。建立考察結果向考察對象反饋機制,將考察中的評價意見、建議向考察對象反饋,幫助考察對象總結成績、查找不足、改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