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神洞”獵奇 領略云溪魅力(圖)
本港訊 (龍金 冉啟江 戴昀輝 攝影報道)8月21日,凱里學院理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春暉行動”服務團成員在大風洞鄉陳清訓(音)老人帶領下,深入凱里市大風洞鄉云溪洞、雙門洞等進行實地調查。從美學、地質地形地貌、人文歷史底蘊等三個方面進行了仔細的調查,調查中了解到,諸多溶洞其地屬于溶巖組成的弱溶龔狀低山,其土壤四面屬石灰土,中部是黃壤,色土、水稻土相間分布,以黃壤土為多,地勢呈南低北高走向。
通過調查,隊員們發現洞內氣候涼爽,景觀奇特,有的形如觀音菩薩坐蓮臺;有的形如擎天柱;有的形如綠野梯田;有的又如神秘大佛;有的形如懷抱小孩;有的形如飛鳥走獸;還有的如天龍戲水,可謂嘆為觀止。同時云溪洞有著源遠流長的人文歷史,記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有堂廟遺址,有大漠坡……可謂自然景觀與神話傳說水乳交融,使云溪洞群的觀賞價值成直線飆升,是游客觀光休閑的天然寶地。
大風洞鄉系因地貌得名,因其地方多巖石山,山以石灰石為主,因此為一喀斯特地貌區(埋藏型喀斯特),故而有許多的溶洞,溶洞又大多在山體中,每每進入這些溶洞都有風于洞中吹出,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