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一老板在三水的“翻身史”
據南方新聞網 從一個人人反感的賭徒,到路邊拾垃圾的貧賤夫妻,再到擁有百萬資產而重獲尊重……過去幾年,楊勝金的人生像過山車一樣起伏。這個通過一粒粒紐扣賺錢的貴州老板相信,憑借他和妻子的勤勞智慧,三年內就能讓自家資產上千萬元。
37歲的楊勝金和28歲的妻子陸玉蓮,是黎平縣的苗族人,擁有少數民族特有的熱情。他們在三水西南洲邊有一個小五金廠,和其他內斂的小老板一樣,從表面上,是看不出這對普通夫妻其實坐擁了百萬資產的,當然更看不出他們所經過的波折。
1999年前后,他們到南海丹灶一家壓鑄廠打工,開始“淘金”之旅。通過6年辛苦,攢下了12萬元,并在2006年回黎平老家發展。
懷揣著12萬元,他們一下子成了村里鎮里的名人。在普通的山村里,12萬元算巨額了。楊勝金拿出4萬元買一輛小面包車讓妻子開,搞起了營運。
楊勝金享受著自己的“成功”,各種朋友紛紛前來約他喝酒,喝完酒就叫他一起賭博。“我原來不賭博的,但那時被人灌醉就去賭,一賭就輸了,輸了就想贏回來。”
他越賭越輸,最后面包車也輸掉了,電視機也被搬走。他甚至向信用合作社舉債5萬元,也填了進去。不到半年,他賭掉了18萬元。
這時的楊勝金名聲不好了。他找過各個親戚、朋友借錢,到最后無人肯見他和妻子,他們在老家混不下去了。
2007年,楊勝金向姐姐借了400元,帶著妻子搭了老鄉的順風車來到三水洲邊。
初來時候很不好過,陸玉蓮到處找臨時工,每天收入10~20元,而楊勝金根本找不到事做,只好撿垃圾。
但事情很快有了轉機,見陸玉蓮勤勞,有五金廠的老板問她,愿不愿意帶一些金屬回家加工成紐扣。于是,他們拿出當初從老家帶來的400元,又再借了200元,買了三臺手啤機。在出租屋里,陸玉蓮每天費勁地按15000下手啤機,生產出15000個金屬紐扣,累得手臂酸疼。
丈夫負責外出送貨。一開始沒錢,就用肩扛,后來終于可以買得起單車了,楊勝金就買了一輛來送貨。有一天,他不慎將一袋金屬紐扣灑落了部分在路中,一個老板停車下來問,“這些紐扣正是我到處找的,400元賣1萬個給我怎么樣?”到這時,楊勝金才知道,原來這小紐扣這么值錢,于是開始想要自己當小老板。
洲邊這地方,有數千家五金廠,有點亂,卻帶給楊勝金們運氣。2009年初,有一個開皇冠車的老板找上門來,問有沒有膠墊。他沒有,但很快發現,垃圾堆里有很多廢膠墊。
陸玉蓮找在三水打工的弟弟“騙來”1000元,總共花1400元,買了一臺生產膠墊的車啤機,夫妻去撿廢膠墊加工。這一下子就賺了10萬元。
去年3月,楊勝金買了一臺半手動的生產金屬紐扣的機器,后來規模擴大,就到現在這個3層樓的地方開起了小廠。他盡管只讀完了小學一年級,但卻對機器安裝非常在行。他將原來的機器拆開,了解到了其內部構造后,到深圳去買零件,自己安裝了7臺,每臺的成本降低為2萬元。
一開始他雇了50多名工人,每天生產10萬個紐扣。后來金融危機帶走了許多工人,最后只剩下6人。無奈之下,他動手把原來的半自動機器進行升級,不料事半功倍,6個工人每天可生產20個紐扣,成本降了7成,產量增了一倍。這些紐扣通過他在義烏認識的外貿商人遠銷世界各國。
目前,夫婦倆各種資產相加已有百萬余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