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榕江縣“全國農村科普帶頭人”陶忠智
據金黔在線-貴州日報 這些天,榕江縣古州鎮小堡村村民陶忠智臉上洋溢著喜悅,他十多年里一直致力于榕江發展種植養殖業和進行科普知識宣傳的努力獲得了肯定,被中國科協和財政部評為2010年“全國農村科普帶頭人”。
1990年,從榕江縣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的陶忠智,放棄了到榕江縣農業局工作的機會,先后到湖南武岡、貴陽花溪、廣西百色和重慶等地學習種植養殖技術。1994年,云南省陸良縣一個科技園的老板高薪聘請學有所成的陶忠智做技術指導。然而陶忠智拒絕了云南老板的邀請,回家鄉向信用社貸款5萬元,承包了5畝殘次柑橘林,決心在這片柑橘林里驗證自己學來的技術。

在他的精心呵護下,第二年這片殘次柑橘林煥發新生機,果實累累,附近的村民們紛紛前來參觀,向陶忠智求教。在他的挨戶幫助指導下,他所在的小堡村12戶柑橘種植戶成功實現了技改,使該村1996年柑橘收入達50余萬元,成為榕江縣著名的“花果村”。
陶忠智因此獲得榕江縣人民政府頒發的科技進步二等獎。
“正是鄉親們渴求得到農業科技知識的目光和政府的肯定,使我堅定了創業的信心。”陶忠智這樣說。
隨著產業的擴大和村民們求教問題的增多,陶忠智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知識還有很多不足。于是,他不惜拿出家中所有積蓄,先后到貴州大學、貴州農學院、省農科所求學,并到山東、四川、廣西等地學習和考察,向專家求教,購買農技書籍專心研讀,破解生產中的難題。
遠程教育科技平臺開通后,他又積極通過遠程教育科技平臺學習西瓜嫁接、花卉種植、苗木培育等農業實用技術。
經過不懈努力,2003年陶忠智獲得省科技廳頒發的“高級農技師”證書。
陶忠智的事業一步一步地壯大。從最初的5畝柑橘起家,變成了今天一個融特色果樹、特色種植、養殖和特色花卉為一體的占地180畝的綜合科普示范基地,不僅每年創收70余萬元,還解決了22位農民工的就業問題。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陶忠智不僅自己帶頭致富,還積極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
隨著農業的發展,榕江縣各村紛紛開辦起了農民技術夜校,陶忠智便屢屢出現在這些夜校的講臺上,全縣19個鄉鎮200多個村寨夜校的講臺都留下過他的身影。
他還被榕江縣職業技術學校聘為客座教師,并被黔東南州及榕江縣科協聘為農村科技致富能手巡回報告團成員,到縣內外傳授農業科學技術。據不完全統計,陶忠智從創業至今,先后給農民朋友上課達300多場次,聽課人數達30000余人次,他不僅從未收過任何費用,甚至差旅費都自己支付。
隨著名聲遠揚,慕名前來求技術的農民逐漸增多,熱心的陶忠智從不藏私,先后為村民的果園進行技術改造和防治病蟲害,使近1000畝果園重新掛果。湖南、廣西及省內12個縣市130多戶農民得到他的技術幫助后,挽回經濟損失數千萬元。
陶忠智用自己的行動成為了侗鄉苗寨的“農民土專家”、“農村科普帶頭人”。廣大農戶在他的“傳、幫、帶”下,出現了一批又一批農村科技致富帶頭人,走上了脫貧致富路子。
陶忠智告訴記者,他要抓住“兩高”過境榕江的機遇,利用榕江建設生態旅游大縣的契機,整合資源,把自己的農場建成集“旅游、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特色農莊,興辦農業觀光旅游;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擴大野雞、小香雞、臍橙等種植養殖規模和花卉、苗木培育力度,并將這些知識傳授給鄉親,以便帶動更多的群眾共同邁上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