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免費傳技藝 街頭穿梭招繡工(圖)
王光德的刺繡作品
王光德在指導繡花工
王光德,今年54歲,經過長期潛心的研究與探索,在苗繡的基礎上創造發明了一項刺繡新技法,并認為此技法“很有市場前景”。但由于招不到學藝之人,加上有一技之長的繡花工奇缺,該技藝難以“發揚光大”。為此,心急如焚的該男子只好打著招繡花工的招牌,游走于凱里街頭,招聘繡花工,免費傳技藝。
“一是為了發揚這種刺繡新技藝,二是為埋沒于民間的繡娘們找到致富新出路!54歲的王光德說。王光德是岑鞏縣人,曾有過教師、工人、模具培訓中心負責人等工作經歷,現為黔東南光德民族手工刺繡培訓中心負責人。在任黔東南州模具數控培訓中心負責人期間,曾招收過13名孤殘少年,免費供他們學習、吃住,經過一年多的學習,他們都已自主就業找到了工作。
3年前,王光德在苗族刺繡破線繡及雙面繡的基礎上,綜合各類刺繡技法,創造了一種名曰“黔東南民族風情繡”的繡種,“此繡種融合了國內各類刺繡技藝之精華,簡而言之說,繡出來的東西貝有很強的立體感!蓖豕獾抡f,在他的指導下,繡娘們繡出的多幅作品供不應求,全部被國外及港、澳游客以重金收購。因此,也給王光德及繡工們帶來了不菲的收益,也因此對苗族刺繡起到了發揚推廣的作用,因為苗族刺繡代表了中國少數民族刺繡的最高水平。
“這種繡法屬純手工制作,費工費時,許多繡花工不愿做。”王光德坦言,若繡一幅1.7米×1米的風情繡,一個繡花工耗時約3個月左右,所獲工錢也很高,每月可獲2000多元的工錢。現今很難招到繡工,其原因是大多數繡花工認為“沒搞頭”,而王光德說,事實上看準了市場前景,算下來,這樣一幅繡品繡出后,她們至少可獲6000元的工錢。由于繡花工奇缺,自今年以來,王光德及妻子經常穿梭于凱里街頭,廣招繡花工。“我給她們免費傳授技藝的同時,也為她們尋一條生活的出路,并可發揚我創造的這種刺繡新技法,一舉多得。”王光德如是說。
(李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