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翁捐出老地契 時間跨越200年
78歲高齡的楊德宣老人家住三穗縣雪洞鎮(zhèn)民主村明天星組。近日,他將自家世代祖?zhèn)魍暾4嫦聛淼?04件清代土地買賣契約和印花稅票,捐贈給了三穗縣檔案局。
104件清代土地買賣契約和印花稅票均為棉紙書寫或印刷,由于年代久遠(yuǎn),紙張大部分已發(fā)黃,契約文書均為“鐘王小楷”手寫,書法價值極高,每一份契約文書上均加蓋了官方或私人的印鑒。而形成于民國時期的土地買賣契約上均貼有當(dāng)時的土地交易印花稅票。
三穗縣檔案局工作人員在與契約文書原主人的交談中知道了這批東西,覺得這批東西很有價值。隨后,他們多次動員主人將這批東西捐贈給縣檔案局。
典藏這批寶貝的楊德宣老人告訴記者,他家的這批土地買賣契約和印花稅票是家族一代代祖?zhèn)飨聛淼模?0多歲時父親將這批契約文書傳到了他的手上保存,以后無論他走到哪里就隨身攜帶到那里。他說:“最初,我是出于保留家族史的目的而保護(hù)它們,畢竟它反映了我們家族上百年來的發(fā)展歷史。后來我在整理這些東西時,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有價值的東西,便更加小心地保護(hù)它們了”。
三穗縣檔案局對楊德宣老人捐贈土地買賣契約的義舉給予了一定的獎勵,給老人家頒發(fā)了專門的榮譽(yù)證書并致以感謝,同時還專門要為這批契約和文書制作了影印件和電子檔,回贈給老人留作紀(jì)念。
“現(xiàn)在把我們楊家的這些寶貝送給政府保管大家都放心,走到哪里也不用再攜帶了,希望能發(fā)揮它的歷史價值。”楊德宣老人笑呵呵地說。
據(jù)悉,這批土地買賣契約中最早的一件形成于嘉慶十年,距今已有200余年的歷史,最晚的一件形成于民國后期。“每一件土地買賣契約都包含了交易雙方的姓名、交易方式、交易背景等完備的資料,非常詳細(xì)。其間直接涉及到了清朝和民國時期的公文樣式、官方的土地買賣專用詞匯等豐富的內(nèi)容。
“最為難得的是,這批文物具有很強(qiáng)的延續(xù)性,形成了清晰的研究脈絡(luò)。間接涉及到了清朝嘉慶、道光、咸豐、同治等5位帝王執(zhí)政時期和民國時期的土地制度、賦稅制度以及社會歷史文化的發(fā)展變遷。”三穗縣檔案局工作人員說,該批土地買賣契約的捐贈,為三穗縣、黔東南州、貴州省乃至全國對于清朝時期土地、賦稅等制度沿革以及社會發(fā)展?fàn)顩r的研究提供了佐證。
(楊榮昭)